紅葉黃櫨的培育

發(fā)布時間:2025-02-16
紅葉黃櫨又名黃道櫨、黃櫨材,為漆樹科黃櫨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該樹葉形秀麗,秋季葉片變成鮮紅色,霜降之后,葉片顏色更加鮮艷。樹形婆娑,樹冠圓形,樹皮暗灰褐色不開裂。小枝紫褐色,被蠟粉。單葉互生,寬卵圓形,先端圓或微凹,全緣,葉柄細長。花小,雜性,黃綠色。頂生圓錐花序,初夏花后,有多數(shù)不育花的紫綠色羽毛狀細長花梗宿存。核果腎形。為陽性樹種。能耐半陰,耐寒,耐旱。也耐瘠薄和堿性土壤。不耐水濕,宜植于土層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中。生長快,萌蘗性強。根系發(fā)達,但須根較少。秋季當晝夜溫差大于10℃時,葉色變紅,是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樹種。一般采用種子育苗。我苗圃繁育基地自2002年春天起采用種子進行繁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F(xiàn)介紹其種子育苗技術如下。
一、種子采集
紅葉黃櫨3至4月開花,6月上中旬果實成熟。及時選取性狀優(yōu)良、無病蟲害、幼齡健壯母樹,剪取果穗,除去穗枝、果柄,放入草木灰溫水中浸泡24至36小時,搓爛果肉,除去蠟質(zhì),用清水沖洗干凈,經(jīng)過去雜、精選、晾干,存放到干燥、陰涼處備用,并防止霉爛、鼠害和蟲害。
二、種子處理
紅葉黃櫨種子需經(jīng)低溫層積處理方可進行播種,經(jīng)過層積處理的種子發(fā)芽率高,出苗整齊。方法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先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或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取出后用塑料薄膜密閉30分鐘,然后用流動的清水沖洗2次,放入20℃的溫水中浸種24小時后撈出。選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地方挖坑,坑深0.8至1.0米(地下水位以上,凍土層以下),寬0.5米,長度視種子數(shù)量而定,坑的周圍設排水溝。坑底鋪20厘米厚的卵石,種子、沙子的體積比為1:3,沙子的濕度為飽和含水量的60%至80%,即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種、沙混合均勻,厚度為25至35厘米,上鋪20厘米左右的細濕沙,其上用濕潤的蒲包片或草簾蓋好。經(jīng)常翻動和補充水分,播前一周將種子移至溫暖向陽處進行增溫處理催芽(18℃至25℃),一般在10℃左右發(fā)芽力微弱,隨著溫度增高發(fā)芽力逐漸增強,在20℃至25℃時,發(fā)芽快而整齊,超過35℃發(fā)芽受到抑制。為了便于通氣,防止發(fā)熱,在溝內(nèi)每隔1至2米放一通氣草把。冬季隨著氣溫的下降,還要不斷培土,防止插穗受凍或干燥。早春隨著氣溫逐漸轉(zhuǎn)暖,經(jīng)常檢查埋藏溝,若沙層太干,應向沙層噴水補充。待種子有1/3露白時即可播種。
三、圃地選擇
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zhì)壤土,粘土或沙土地須進行土壤改良后再作圃地,選好圃地后,每667平方米施優(yōu)質(zhì)土雜肥5000至8000千克,復合肥50千克,硫酸亞鐵10千克,均勻撒施于地面,深翻30厘米,作1米寬的畦面并整平,苗床使用前,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劑可用高錳酸鉀,每畝用100克,稀釋在800千克水中使用。也可采用硫酸亞鐵進行消毒,播種前5至7天,在床面上澆灑2%至3%的水溶液,每平方米用量為4.5千克。
四、整地播種
春播要適時早播,一般在土壤化凍后,即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采用開溝條播,溝距30厘米,開溝深度為3厘米,經(jīng)催芽的種子播前灌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邊開溝,邊播種,邊覆土。每畝用種量為4至5千克,覆土厚度為1.5至2厘米,輕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密接。為了保墑和防止凍害可覆地膜,保持土壤溫度。
 五、病蟲害防治
紅葉黃櫨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立枯病可噴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2%溶液或澆灌3至4次0.5%的硫酸亞鐵溶液。白粉病可噴15%粉銹寧0.1%的溶液。
銅制劑是防治霜霉病最有效的藥劑,如波爾多液等,同時可噴克乙磷鋁等進行預防。發(fā)病初期噴160倍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和35%甲霜靈2000至3000倍液,以后每隔10至15天噴一1次,連續(xù)2至3次,可以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利用甲霜靈灌根,方法是在發(fā)病前用稀釋750倍的甲霜靈藥液在距植株主干50厘米處挖深約20厘米的淺穴進行灌施,然后覆土。用灌根法防治霜霉病藥效時間長,不污染環(huán)境,但多次使用甲霜靈后病菌易產(chǎn)生抗藥性,應注意交替用藥。
蟲害主要是地老虎、蚜蟲、葉蟬。防治葉蟬、蚜蟲可噴25%速滅威0.1%的溶液。防治地下害蟲可在苗根周圍澆灌50%辛硫磷乳油0.1%溶液。
一般當年生苗高80至100厘米,2年生苗高1.8至2.5米即可出圃栽植。
六、苗期管理
出土前的管理,適宜的水分是種子發(fā)芽必須具備的條件,播種前灌足了底水,出苗前可不進行灌溉,但苗圃地易生雜草,奪取土壤養(yǎng)分、水分,需進行松土除草。松土除草的時間一般在雨后進行,行內(nèi)松土要淺于覆土厚度,行間可適當深些。
出苗后7天左右幼苗長到2至3片葉時可進行第一次間苗,間苗應遵循“去弱留強,去劣留優(yōu)”的原則。第二次間苗在5月中下旬,株距5至8厘米,每畝留苗3至4萬株,間苗最好在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拔除苗木時注意不要帶動保留苗的根系,間苗后及時進行灌溉,使苗根與土壤密接。補苗宜早,結(jié)合第一、二次間苗進行,用鋒利小鏟掘苗,帶土移栽于較稀處,適當壓實。紅葉黃櫨幼苗忌積水,排水不良易造成根系腐爛,所以雨季應注意設置排水溝,防止?jié)乘烂缒尽?br>根據(jù)紅葉黃櫨幼苗生長的不同時期,合理確定灌溉的時間及灌水量。種子在發(fā)芽期間灌溉要次多量少;幼苗出齊后,灌溉要量多次少,每5至7天灌溉一次,每次要澆透灌足,灌溉要在早晚進行,切忌中午大水漫灌。
紅葉黃櫨苗期為促進苗木的加粗生長和加長生長,應在7至8月份進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的肥料為主,如腐熟的人糞尿、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鉀等,幼苗期以氮肥、磷肥為主;苗木速生期氮、磷、鉀適當配合;苗木硬化期以鉀肥為主,停施氮肥。一般追施3至4次,追施化肥時要集中施用,采用溝施,將肥料施在根系附近。根外追肥在陰天或潮濕的早晨進行,將肥料噴施在葉子的正反兩面,連續(xù)噴2至3次。一般尿素的濃度為0.2%至0.5%,每畝使用量為0.5至1.0千克;過磷酸鈣為0.5%至1.0%,每畝使用量為1.5至2.5千克。在苗期的管理中,澆水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前期澆足水,后期適當控水,澆水后及時松土鋤草。
上一個:租賃合同如何單方解除情形有什么,單方面解除租賃合同需要什么程序
下一個:中國船舶七二五所:探尋“船海用鋼極端環(huán)境抗斷性評價方法”

科技物流的概念(國際物流行業(yè)信息技術)
美國海運追蹤計劃下載
走貨美國FBA海派或??ㄔ趺捶乐关浳锉豢??
UPS提醒UPS提醒:2021年歐洲新規(guī)要點有這些?。?021年歐洲新規(guī)要點有這些!
潛水攪拌機在生化池應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從新西蘭到美國海運多久(美國到法國海運多久)
威卡壓力表測量量程范圍的要求
水質(zhì)檢測是保護健康與環(huán)境的重要舉措
動態(tài)藝術遇上運動拖鏈
SQ344F雙聯(lián)三通球閥之產(chǎn)品性能特點及參數(shù)與型號各自代表意義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