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果樹嫁接中,認為果樹嫁接以早春為好,然而筆者根據(jù)多年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總結出,嫁接的最好時間應該是立春之際,以當?shù)亓块_始露白為準。不同果樹品種的嫁接時間也各不相同,發(fā)芽早的可以先行嫁接。嫁接時應隨采隨接,這樣可以防止水分流失。
將過去常用的中樁改為低樁培土覆蓋。具體方法是嫁接前先稍微扒開砧木四周的土,接好后將土覆蓋到接穗芽眼處,但芽眼不能被土覆蓋,成活后將土扒開。這樣做的目的是保溫、保濕、防曬,有利于傷口愈合,提高成活率。
將傳統(tǒng)的單芽樹切接法改為兩芽套頭法。具體方法是:首先在接穗芽上端留1到1.5厘米,用塑料薄膜束扎,以防止髓部出現(xiàn)雨水浸入和水分蒸發(fā);然后從芽的正面削一個短面,削面長0.5到1厘米,呈45度斜面,輕輕刮去外表皮,以見青不見白為度,不能露出木質(zhì);將砧木從距離地面2到3厘米處剪斷;在斷面 1/4到1/3處,向下垂直切一刀,不能切到髓部,長度最好等于或者大于接穗的長削面;用手或者刀輕輕將皮層與木質(zhì)分開,將木質(zhì)部切除,保留皮層不受損失;最后將接穗長削面向內(nèi)、短削面向外,插入砧木切口深2厘米左右的地方,對準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嚴實,僅露出上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