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龍井茶炒制的火候
龍井茶炒制,火候掌握是否恰當,關(guān)系重大。火力過高,茶葉易出現(xiàn)焦邊、爆點,產(chǎn)生焦味,有損品質(zhì);火力過低,茶葉容易出現(xiàn)紅梗,茶湯發(fā)紅,也會影響茶葉品質(zhì)。
在炒制時,一般感到在制葉能滑溜不粘鍋,表明火力適當。如果芽葉拓不起來,并有較大的爆聲,表明火力過度,溫度太高,要馬上降溫;如果沒有爆聲,芽葉同樣拓 不起來,表明火力不足,溫度太低,要馬上升溫。在溫度沒有及時升高或降低的情況下,為避免茶葉出現(xiàn)焦邊或紅梗,可以采取左手托起茶葉,右手用油抹布在鍋里 涂一些制茶專用油潤滑鍋子的辦法,作短暫的等候處理。不同鮮葉原料,要求的火力是不一樣的,炒制高檔茶原料的火力應(yīng)該低一些,中檔茶原料的火力應(yīng)高一些, 低檔茶原料比較粗大,要求火力更高一些,以后逐漸降低,這是因為炒制過程中芽葉的水分是逐漸減少的。
一般說來,青鍋時芽葉下鍋溫度,1~7級鮮葉原料掌握 在75~115℃,8~10級鮮葉原料(粗老茶)掌握在140~180℃;輝鍋時的溫度,高中檔茶掌握在50~65℃。溫度過高,成品茶顏色泛黃,甚至出 現(xiàn)焦斑,產(chǎn)生焦味;溫度過低,成品茶顏色發(fā)黑,湯色發(fā)暗,滋味不鮮爽,香氣也差。所以,炒制龍井茶時,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都必須根據(jù)原料的大小老嫩和炒制過程中鮮葉失水的多少,靈活地掌握火候。
二、龍井茶炒制的手法與手勢
人們都說龍井茶是一種工藝品,是用手精心制作出來的。的確,由于龍井茶炒制工藝復雜多變,而且茶葉級別不同其炒制手法也不一樣,所以直到今天,高檔龍井茶仍然主要靠手工炒制。
龍井茶的炒制,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都是動作連貫,一鍋到底而且一氣呵成的。龍井茶炒制統(tǒng)稱有十大手法,如果把全程的炒茶動作分解開來,大體可以歸納為12種手法,即抖、搭、拓、捺、甩、抓、推、磨、壓、蕩、扣、扎。各種手法的作用如下:
抖:作用是散發(fā)葉內(nèi)水分,青鍋、輝鍋時都要用上。
搭:作用是使茶葉變寬、扁,主要用在青鍋及輝鍋中茶葉下鍋階段。
拓:作用是把鍋中的茶葉托于手中,便于抖,也能使茶葉變扁平,青鍋與輝鍋均要用上。
甩:作用是使茶葉從鍋邊上落到鍋底,自然排列整齊,并使發(fā)軟的葉片在滾動中包住芽頭。同時,也使手中的茶葉進行里外交換,以及起到整理茶葉條索的作用,使茶葉條索整齊均勻。甩主要用于青鍋。
捺:作用是使茶葉光潔、滑潤、扁平。青鍋、輝鍋均要用上。
抓:作用是使手中的茶葉里外交換,整理條索,把茶葉抓緊、抓直。抓主要用在輝鍋和低檔茶的青鍋。
推:作用是使茶葉光、扁、平,只用于輝鍋。
磨:作用比推更強,使茶葉更加扁平、光滑。磨只用于輝鍋。
壓:作用是雙手用力壓扁茶條(右手壓著茶時,則左手壓在右手上;左手壓著茶時,則右手壓在左手上),壓多與磨結(jié)合進行,促使茶葉更加扁平、光滑。壓只用于輝鍋。
蕩:作用是使粘結(jié)在鍋壁上的茶葉落入鍋底。在青鍋和輝鍋時,茶葉(特別是碎片)在下鍋階段很容易粘在鍋壁上,這時,用手按著茶葉在鍋壁上蕩一個圓圈,就能把粘 在鍋壁上的茶葉全部蕩落到鍋底。另外,在青鍋或輝鍋的起鍋時,用手按著茶葉蕩一個圓圈,就能將整鍋的茶葉一下子集于手中一次性抹進畚箕里,使出葉干凈、利 索。
扣:作用是使茶葉條索緊直均勻。用于低檔茶的青鍋及輝鍋。
扎:作用比扣更強,使茶葉條索更加緊直勻齊。用于低檔茶的青鍋和輝鍋。
龍井茶炒制中,12種炒制手法不是依次單獨使用的,而是互相結(jié)合穿插進行的,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不論是高檔茶還是低檔茶,都要用到其中的某幾種手法。比如 炒制高檔龍井茶的青鍋,就要用到抖、搭、拓、甩、捺、蕩6種手法,主要是使茶葉色澤明亮,條索闊狹整齊均勻。又如炒制高檔龍井茶的輝鍋,先是用抖、搭、拓 3種手法(時間很短),后用抓、捺、推、磨等手法,目的是使輝鍋后的干茶進一步達到色澤明亮、條索整齊均勻。
總之,炒制各檔龍井茶要根據(jù)鮮葉的色澤、老嫩、大小,準確地掌握火候,靈活地穿插運用其中的幾種手法。如輝鍋茶葉條索太緊,可多用推、捺、磨、壓等手法,就可使茶葉條索寬扁一些;若輝鍋茶葉條索太 寬,可多用抓、扣幾種手法,就可以使茶葉條索緊細一些。又如輝鍋時下鍋的茶葉顏色太黑,則可適當多抖幾下,開始不能太用力,待茶葉散失部分水分,再逐步用力,這樣就可使茶葉色澤明亮一些??傊?,龍井茶炒制的十大手法,要靈活應(yīng)用,密切配合火候,看茶炒茶,才能炒制出具有光、扁、平、直的外形和清湯綠葉特點,色、味、形俱佳的龍井茶,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炒制龍井茶,不但要學會手法,還要掌握好手勢,手勢掌握不好,要想炒好龍井茶也是困難的。炒制龍井茶的12種手法和各種手勢,是根據(jù)龍井茶的特點和茶葉的等級情況互相配合并且不斷變化的。一般說來,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茶葉從下鍋到起鍋要變化幾種手法炒制,手法變了,手勢同樣也得變。譬如高檔龍井茶的青鍋, 是用抖、搭、拓、甩、捺5種手法,其抖、拓手法的手勢是大拇指叉開,四指微張帶彎曲,做到手貼茶,茶貼鍋,輕輕地把茶葉從鍋底向鍋壁上拓起來(不能太用 力,用力過大會使茶汁流出,從而導致干茶色澤發(fā)黑),拓到近鍋邊時把茶葉托在手中,提到離灶面5~10cm高處將手中茶葉全部抖落到鍋底(抖時整只手抖動 三四下),這是茶葉下鍋初期的手法手勢。
這樣炒到茶葉開始發(fā)軟時,增加搭的手法,這時抖、拓的手勢還是大拇指叉開,四指微張帶彎曲,把茶葉從鍋底向鍋壁上 部拓起來,拓到鍋邊時把茶葉托在手中,在離灶面5~10cm高處將手中茶葉抖下30%,此時改用搭的手法,其手勢是大拇指叉開,四指并攏翹起,手掌放平, 將留在手中70%的茶葉連手帶葉搭到鍋底中心位置,再把茶葉拓起來,這樣重復多次,逐漸減少抖的次數(shù),增加搭的次數(shù),直到青鍋葉起鍋為止。低檔茶葉比較粗大,青鍋開始時還是用抖、拓的手法和手勢炒制,炒到茶葉發(fā)軟時可用抓、扣兩種手法。
抓的手勢是大拇指叉開并微微彎曲,四指微張并彎曲得較大。如果茶葉比較 粗大,可以采用抓、扣、扎3種手法,因為扣、扎的手勢其五個指頭的彎曲度更大,這樣能把茶葉條索做得更緊更直。低檔茶葉只要先做緊做直,以后做扁就比較容 易,采用推、磨、壓3種手法就能把茶葉做扁。高、中檔龍井茶的輝鍋主要采用抖、搭、拓、抓、推、捺、磨、壓幾種手法穿插運用,其基本手法是大拇指叉開,四指微張,五個手指都要微微彎曲(炒低檔茶時,彎曲度稍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