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皮1000克,去毛,洗凈,切成小塊,放人大鍋中,加水適量,以文火煨燉至爛透汁稠時(shí),加黃酒250毫升,紅糖250克,調(diào)勻?;?,倒人碗盆內(nèi),冷藏備用,隨意服用。本方有養(yǎng)血滋陰之效,用于各種出血調(diào)補(bǔ)。
(2)大活鯽魚1條去內(nèi)臟留鱗,五倍子和明礬各6克研末,填入魚腹,以黃泥封固燒存性,研為細(xì)末(或?yàn)橥瑁?,以黃酒送下,每服3克,每日3次。用于腸風(fēng)下血、噤口血痢、走馬牙疳、齒齦衄血等癥。
(3)黑豆250克、米酒300毫升,將黑豆炒至焦黃,研碎,用煮熱的米酒浸泡,稍候片刻,去豆飲酒,每次50毫升,每日2次,連飲數(shù)天。用于男子便血。
【注】大便血色鮮紅,口干舌燥者勿用。
(4)鰻魚500克去鰓和內(nèi)臟,洗凈入鍋,加黃酒及清水適量,用猛火燒沸后,轉(zhuǎn)用文火燉熬,至鰻魚熟透即成。加食鹽少許,蘸醋食用。用于便血,有補(bǔ)虛勞、退虛熱之功效。
(5)將適量鮮荸薺連皮搗爛,沖人微量的紹興酒,連渣飲服。用于便血。
(6)烏龜1只,去頭殼和內(nèi)臟,洗凈切塊,先以素油煸炒,加姜、蔥、冰糖等調(diào)料,然后再烹醬油、黃酒,加水適量,以小火煨燉,直至熟爛即可頓食。本品具有益陰補(bǔ)血功效。適用于便血患者。
(7)高粱花9克、黃酒9毫升。將高梁花焙干,研成細(xì)末,用黃酒適量送服。止血,利水。用于大便下血。
(8)取經(jīng)霜茄子,蓮蒂燒炭存性,研末,每日空腹用酒送服6克。用于大便下血。
(9)莧菜250克,洗凈搗爛,放入碗內(nèi)加甜酒1碗拌勻,隔水燉1小時(shí),分次食完。用于尿血。
(10)苦苣菜一把,酒、水各半煎服。用于尿血。
(11)用當(dāng)歸30克切片、米酒100毫升、水1000克,煮剩一半,l天分4次飲服。用于尿血。
(12)鮮生地400克、何首烏500克,煮取濃汁,與酒曲100克、黃米2500克如常法釀酒,密封器中,春夏5日,秋冬7日后啟用,中有綠汁,此為真汁,宜先飲之。濾汁收貯備用。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用于熱性出血。
【注】勿食生冷、油炸物及豬、馬、牛、狗肉。
(13)川芎和當(dāng)歸各12克浸酒,水煎,每日分2次溫服。用于失血過多。
(14)鴨1只取血,加清水,食鹽適量,隔水蒸熟,人黃酒(或何首烏酒)20毫升,稍蒸片刻,飯后服,每日1次。連服5次為1個(gè)療程。用于隱性失血者。
【注】低熱患者慎用。
(15)雞蛋1只,打開,和三七末3克、藕汁1小杯、陳酒半小杯拌勻,隔水燉熟食之,每日1-2次。用于吐血、咳血、崩漏等多種失血癥。
(16)豬血塊用瓦焙成炭30克,血余炭3克,共為細(xì)面每服6克,黃酒兌開水沖服。用于吐血、衄血。
(17)百草霜9克、黃米酒適量,將黃米酒熬開,送服百草霜。用于吐血、衄血。
【注】服藥期間忌辣物。
(18)田三七(研末)3克、白芨(研末)6克、雞蛋1枚、鮮藕汁1匙、陳黃酒小半杯。將雞蛋打碎去殼,用碗盛之,再將三七、白芨與藕汁,陳酒一同混合,使勁攪拌至勻,放鍋中隔湯燉熟。乘熱食之,隔日1次。用于咳血、咯血。
(19)血見愁(又稱地錦草)干品60克、鮮品750克,洗凈曬干炒存性,水煎沖黃酒3盅,溫服。用于突發(fā)性吐血應(yīng)急用。
(20)全當(dāng)歸30克、秋石9克,水煎服,黃酒為引。用于急性吐血應(yīng)急時(shí)用。
(21)藕汁l小杯,三七末3克,陳酒半小杯,打人雞蛋1只攪勻,隔水燉熟食,每日1-2次。用于嘔血者。
(22)雞蛋黃4只、阿膠40克、米酒(或黃酒)50毫升、鹽適量,將酒倒入罐中于文火上煮沸,加阿膠化開后再倒入雞蛋黃、鹽拌勻,再煮數(shù)沸,待冷后貯入凈器中。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酌量溫飲。用于嘔血,亦可治便血。
(23)苡仁100克搗碎,加水2大碗煮粥1碗,人酒少許服之。用于咳血。
(24)生側(cè)柏葉15克研爛、童便30-50毫升、米酒30毫升,共和勻服,每日早晚1次,連服7天。用于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