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緬言語民族的特征茶俗
1. 三道茶———白族敬客茶禮。白族每家堂屋內(nèi)有一鑄鐵火盆,上支三腳鐵架。如有客來,主人即在火盆上架火烤茶。頭道茶以砂罐焙烤的綠茶沖光而成,味香苦。斟完頭道茶今后,主人再往砂罐內(nèi)注滿開水,稍煨后斟上二道茶,放入白糖和核桃仁,香甜適口。將乳扇放在文火上烘烤后,揉碎放入茶盅,加上白糖,沖入開水,即為第三道茶。有的地方還放入蜂蜜和八粒花椒。因為頭道味苦,喝了二三道今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適感故有“一苦二甜三回味”之說。白族諺語:“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主人斟出的每道茶的分量也很講究,每盅不得一次斟滿,以供品嘗一兩口為限。
2. 鹽巴茶———彝族飲料。將茶餅放入特制瓦罐內(nèi),置火上烤香,沖入沸水稍煨頃刻,加鹽巴攪勻,倒入茶杯,兌入開水減弱后飲用。邊喝邊添,至茶味全無中止。
3. 漆油茶———怒族飲料。將漆籽仁油與鹽、茶水混合,加上核桃仁、芝麻,灌入特制茶桶內(nèi)不停地攪動,舀出拌以各種佐料,放入土罐中煮沸即可飲用。制品幽香撲鼻,爽口解渴,常以此待客。
4. 竹筒茶———景頗、哈尼等族飲料。鮮茶葉蒸熟曬干,稍加搓弄,轉(zhuǎn)裝入竹筒,用石榴葉或竹葉堵住筒口,將竹筒倒置,使茶葉水分淌流于外,經(jīng)2 天后用灰泥封糊筒口,放置二三個月,待茶葉發(fā)酵變黃,散出香氣,即劈開竹筒,取出棍狀茶柱曬干即成。飲用時鋸下一片,磨碎后用沸水泡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