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黃片和黑條,因其內(nèi)含物質(zhì)的相對欠缺和品質(zhì)不良,一般被認為是普洱茶中的次品和多余物而被剔揀。
所謂“黃片”,說白了就是老茶樹上的老葉子,因為多數(shù)老葉時間長了會泛黃,“黃片”因此得名。
“黃片”有兩種,一種是老黃片,是上一年度或上一輪相對粗老且揉捻不成條的葉片,其質(zhì)地堅硬,木質(zhì)化特征明顯,老黃片葉片發(fā)育成熟度高,茶湯甜度更高。另一種是小黃片,小黃片是未成熟葉在衡定的殺青溫下,容易發(fā)生葉質(zhì)較薄、偏黃,曬干過后會產(chǎn)生大量茶黃素,這些色素在未被水溶解之前,沉著于茶葉表面而形成“黃片”。
老黃片的外形特征是:表面粗糙,葉體褐紅,葉質(zhì)脆而易碎,與小黃片一起多用于制作袋泡茶,色橙黃或橙紅。
小黃片的外形特征是:表面細膩,葉脈不顯,色微黃或黃綠,葉肉薄而易碎,無彈性,光潔度也不如真葉那么鮮亮。
黃片品質(zhì)如何?
一般來講,茶葉原料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黃片比一芽兩葉雖然老一點,茶味淡一點,但是甜度相當高。而等級低的茶葉中茶多糖的含量高于等級高的茶葉。
黃片之所以好喝,由于茶多糖含量高,滋味比較甜醇,又由于咖啡堿、茶多酚等含量相對嫩芽嫩葉較少。所以,黃片口感少苦少澀,滋味溫和,香味獨特,而且不像嫩葉生茶那么傷胃。
黑條是一種見于成熟和老黃片之間的過剩成熟葉(一般為二層葉)經(jīng)加工后形成的茶葉,其品質(zhì)比真葉差,但比黃片好。黑條越多,等級越低。
黑條的成因與黃片類似,不同之處在于黑條的內(nèi)含物較黃片豐富,由于殺青溫度的相對衡定,未能完全抑制的多酚化合物迅速褐變、沉著,形成黑條。夏秋茶(雨水茶)因鮮葉含水量過高,茶葉自身氧化時間較長,而更容易形成黑條。
黑條的外形特征是:葉體墨綠,表面粗老,無彈性,色澤灰暗,葉面蜷曲成條狀。
夏季茶或雨水茶,因生長期短,含水量高,如采摘和加工不及時,就會因自身氧化而褐變,而整體顏色灰暗無光,而且黑條、黃片較多,也是夏茶與春、秋茶的一個不同之處。茶葉品質(zhì)隨季節(jié)變化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講,春茶好,秋茶次,而夏茶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