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
sb/t10034-92
茶葉加工技術術語
technicaltermsofteaprocessing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茶葉加工的術語及其定義。
本標準適用于茶葉加工。
2引用標準
gb8507茶葉機械名詞術語
gb8304茶水分測定
3一般術語
3.1茶葉加工teaprocessing
對茶樹鮮葉按茶葉產品規(guī)格要求,做各種技術工作(如改變外形、內質等)的總稱。
同義詞:制茶。
3.2茶葉加工工藝teaprocesstechnology
茶葉加工過程中,采取的各種工序、機具、方法、技術的組合。
3.3茶葉加工工藝流程teatechnologicalprocess
茶葉加工過程中,按工藝要求確定的各工序安排的程序。
3.4在制品茶teaprocessingproduct
加工過程中的茶。
3.5成品茶teafinishedproduct
加工完畢,已成產品的茶。
4初制術語
4.1通用初制術語
4.1.1初制firstmanufacturing
對鮮葉按毛茶規(guī)格要求,做各種技術工作(如改變外形、內質等)的總稱。
4.1.2鮮葉freshleaf
從茶樹[camelliasinensis,(l)kuntze]上采摘下來的新梢、芽葉。
4.1.3貯青storingofgreenleaf
鮮葉的保鮮與貯存過程。
4.1.4殺青de-enzyming
采取加熱措施,使鮮葉溫度迅速升高,從而破壞酶類的活性,防止梗、葉變紅的處理。按加熱方式不同,殺青分為鍋炒殺青、蒸氣殺青、浸泡殺青三種:
鍋炒殺青:鮮葉在鍋、金屬滾筒、金屬槽中邊加熱邊翻炒的殺青。
蒸氣殺青:利用高溫水蒸氣進行鮮葉殺青。
浸泡殺青:利用沸水浸泡鮮葉殺青。
4.1.5老殺deepde-enzyming
含水量較高的鮮葉鍋炒殺青時,失水較多,減理率超過35%。
4.1.6嫩殺lightde-enzyming
含水量較低的鮮葉鍋炒殺青時,失水較少,減重率不超過35%。
4.1.7萎凋withering
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均勻攤放,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fā)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fā)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萎凋分三種形式:
自然萎調:將鮮葉均勻攤放于竹簾或竹篩上,置空氣流通,陰涼干燥處進行萎凋。
日光萎調:將鮮葉均勻攤放于日光下萎凋。
萎凋槽萎凋:將鮮葉均勻攤放在萎凋槽上進行萎凋。
4.1.8揉捻twisting
通過搓揉、捻條的方法,使莖、葉細胞組織破損后,部分茶汁粘附于表面,形成一定的形狀。
4.1.9解塊篩分ball-breakingandsifting
將揉捻或揉切成團的茶葉,通過機械或人工的辦法,解散團塊。
4.1.10發(fā)酵fermentation
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含氧量條件下,茶葉內含物質發(fā)生以多酚類化合物酶促氧化為主體的一系列化學反應的過程。
同義詞:渥紅。
4.1.11葉象leafappearance
茶葉發(fā)酵程度的外觀表現(xiàn),如色澤、香氣的變化程度。
4.1.12烘干hertenergydehydration
在熱能的作用下,使茶葉脫水干燥。
4.1.13炒干roastingdehydration
茶葉在鍋、金屬槽中受熱,不斷翻炒使茶條緊結達到干燥的目的。
4.1.14焙baking
文火慢烘。
4.1.15毛火firstfiring
茶葉烘干分兩次進行時,第一次烘干稱毛火。
4.1.16足火fullfiring
茶葉烘干分兩次進行時,第二次烘干稱足火。
4.1.17火功huogong
在制品茶在干燥過程中,采取相應的優(yōu)化工藝,使香氣、滋味等品質特征達到最佳的程度。
4.1.18曬干sunshining
茶葉的日光干燥。
同義詞:曬青。
4.2長炒青初制術語
4.2.1二青first-steproasting
揉捻葉第一道干燥。
4.2.2三青second-steproasting
二青葉經攤涼后繼續(xù)干燥,并進行理條、緊條。
4.2.3滾炒drum-roasting
茶葉在金屬滾筒里邊受熱邊隨滾筒轉動而翻動,使茶條緊結完整,并達到干燥之目的。
4.2.4輝干finalroasting
茶葉二青、三青后繼續(xù)干燥緊條,使色澤綠潤,茶香濃郁,達到規(guī)定干燥標準。
4.3圓炒青初制術語
4.3.1炒小鍋first–stepforming
第一道炒制成形工序。
4.3.2炒對鍋second-stepforming
第二道炒制成形工序。
4.3.3炒大鍋plasticing
第三道炒制整形工序。
4.4蒸青初制術語
4.4.1粗揉firsttwisting
第一道揉捻成形工序。
4.4.2中揉secondtwisting
第二道揉捻成形工序。
4.4.3精揉finaltwisting
第三道揉捻整形工序。
4.5黃茶初制術語
4.5.1悶黃heapingforyellowing
將殺青或揉捻或初烘后的茶葉趁熱堆積,使茶坯在濕熱作用下逐漸黃變的特有工序。按茶坯含水量的不同又分為濕坯悶黃和干坯悶黃。
4.5.2初包firstwrapping
悶黃分二次進行時,第一次悶黃稱初包。
4.5.3復包secondwrapping
悶黃分二次進行時,第二次悶黃稱復包。
4.6黑茶初制術語
4.6.1渥堆moistenheaping
將殺青或揉捻后的茶葉,在一定的溫、濕度條件下長時間堆積使內含物質進行緩慢的理化變化,葉色向黃褐轉變的特有工序。
4.7烏龍茶初制術語
4.7.1曬青sunlightwithering
日光萎凋。
4.7.2晾青coolingofgreenleaf
將曬青后的茶葉移至通風陰涼處攤涼,使梗葉水分重新分布,輕度自然萎凋和茶葉恢復生機。
4.7.3搖青rockingofgreenleaf
將涼青或曬青后的茶葉,通過搖青機的旋轉或篾篩的平面圓周運動,葉子與篩面之間及葉子相互之間碰撞和摩擦,使葉緣組織受損并變紅,形成“綠葉紅鑲邊”的特征和特有的香味。
4.7.4做青makingofgreenleaf
搖青和晾青多次反復交替進行的統(tǒng)稱。
4.7.5包揉wrapping-twisting
將毛火后的茶葉,趁熱用布包裹著揉捻整形。
4.7.6吃火super-firing
茶葉足火后文火慢烘。
同義詞:燉火。
4.8紅碎茶初制術語
4.8.1揉切twisting–cutting
將鮮葉或萎凋葉通過揉切機械的揉捻、擠壓、破碎、撕裂、切細、卷曲等作用,使茶葉破碎、卷曲,形成一定規(guī)格的顆粒,是紅碎茶初制特有的關鍵工序。
4.9小種紅茶初制術語
4.9.1過紅鍋passingthrough‘redpan’
發(fā)酵葉在鍋中高溫迅速翻炒破壞酶類活性,制止發(fā)酵。
4.9.2熏焙smokebaking
利用燒松樹枝產生的熱量和煙進行熏焙、干燥,形成小種紅茶特有的松煙香味。
5精制術語
5.1通用術語
5.1.1精制refining
按成品茶的規(guī)格要求,對毛茶做各種技術工作(如汰除劣異、整飾外形,改進內質,調劑品質,劃分等級)的總稱。
5.1.2毛茶semifinishedtea
鮮葉經初制形成一定規(guī)格的茶葉初級產品。
5.1.3毛茶級差系數(shù)gradecoefficientofsemifinishedtea
指各級毛茶與標準級毛茶品質之間的質量差距,用數(shù)字來表示。
5.1.4毛茶歸堆stackingofsemifinishedtea
按毛茶原料的品質和其他特征(如產地、茶類、等級、季節(jié)、入庫時間、異味等)歸類后,分別堆放。
5.1.5毛茶拼和mixingofsemifinishedtea
毛茶付制前,將若干等級,季別,產地等不同類別的茶葉,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或混合。
5.1.6加工定級processinggradeidentification
根據(jù)毛茶質量確定在精制時可取成品的最高級,則定為該毛茶的加工級。例如一級杭炒青加工定級為特珍一級。
5.1.7取料計劃materialutilizationscheme
根據(jù)付制毛茶的品質情況,制訂提取不同花色等級成品茶的加工計劃。
5.1.8單級付制多級收回multy-gradeproductoutputfromonegradeimput
每次付制的毛茶只有一個級,制成產品有許多花色等級。
5.1.9多級付制單級收回onegradeproductoutputfrommulty-gradeimput
每次付制的毛茶有二個級以上,而制成產品基本上只有一個主級。
5.1.10標準級standardgrade
用來比較品質水平而遷輥毛茶或成品茶。
5.1.11標準干毛茶standarddrysemifinishedtea
達到標準水分的毛茶。
5.1.12正品茶gradedteaproduct
一般指經精制后納入花色等級的成品茶。
5.1.13副品茶teaby-product
一般指精制后未納入花色等級的茶。
5.1.14制耗process-loss
加工過程中的損耗。
5.1.15正品率rateofgradedproduct
某一批(次)產出的正品茶總重量與該批(次)付制標準干毛茶總重量的百分比。
5.1.16副品率rateofby-product
某一批(次)產出的副品茶總重量與該批(次)付制標準干毛茶總重量的百分比。
5.1.17制耗率rateofprocess-loss
某一批(次)的制耗總重量與該批(次)付制標準干毛茶總重量的百分比。
5.1.18制率rateoffinishedproduct
某一批(次)產出的成品茶總重量與該批(次)付制標準干毛茶總重量的百分比。
5.1.19分級成品制率rateofeverygradefinishedproduct
某一批(次)產出的某一花色某一級(等)成品茶的重量與該批(次)付制標準干毛茶總重量的百分比。
5.1.20成品級差系數(shù)gradecoefficientoffinishedproduct
指各級成品與標準級成品品質之間的質量差距,用數(shù)字表示。
5.1.21標準級產品制率rateofstandardgradeproduct
某一批(次)產品的各成品茶折合成標準級成品茶時的重量之和,與該批(次)付制標準干毛茶總重量的百分比。
5.1.22質量比值qualityratio
某一批(次)產出的標準級成品茶總重量與該批(次)付制標準干毛茶總重量的百分比。
5.1.23分路取料multy-lineprocessing
根據(jù)在制品的形態(tài)和品質,如長短、粗細、輕重、凈度等,采取不同的工藝流程和相應的操作技術,分別進行取料和加工。
5.1.24本身路selfline
以毛茶(包括毛茶頭前兩次軋切)分篩后4孔以下的在制品茶或毛茶毛抖6孔抖篩篩下的在制品茶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原料的品質特點是條索較緊細,有鋒苗,葉底較嫩。
5.1.25圓身路round-tealine
以兩次或兩次以上切分或切抖的毛茶頭、本身路4孔、5孔毛抖頭、4孔茶凈抖抖頭,或部分撩頭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原料的品質特點是:條索較短鈍,粗圓,葉底嫩度差。
5.1.26長身路length-tealine
以本身路4孔毛撩頭、凈撩頭和圓身路4孔撩頭茶為主要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原料的品質特點是:條索較松、長大、莖梗較多。
5.1.27輕身路light-tealine
以本身路、圓身路、長身路茶葉經風選后的第二口茶(子口茶)為主要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子口茶的品質特點是:茶片粗老、身骨輕,夾有較嫩斷碎的芽葉。
同義詞:子口路。
5.1.28揀頭路stalkline
以各種揀頭(以梗為主含少量茶葉)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
5.1.29筋梗路stalkandstemline
以各路嫩度好、凈度差的筋?;驒C揀頭、電揀頭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原料的品質特點是:細長彎曲、嫩度尚好,凈度差,筋梗特多。
5.1.30生做processingwithoutre-firingbeforesifting
毛茶原料不經過復火過程,直接篩人的精制。
5.1.31熟做processingwithre-firingbeforesifting
毛茶原料先經過復火過程,再經篩分的精制。
5.1.32復火re-firing
補火前的干燥。
5.1.33補火complementoffiring
茶葉在制品或需勻堆裝箱(袋)的茶葉最后一道干燥。
5.1.34篩分sifting
通過篩網的機械運動,使茶葉分清長短、大小、精細、輕重,它包括抖篩、分篩、撩篩、滾筒圓篩和飄篩作業(yè)。
5.1.35篩孔規(guī)格specificationofmeshsize
篩網每英寸(25.4mm)均勻排列的孔數(shù)。
同義詞:篩號。
5.1.36篩號茶meshnumbertea
茶葉通過分篩分為若干長短、大小不同的茶,統(tǒng)稱為篩號茶。具體篩號茶一律以篩底命名,如4孔篩底5孔篩面的茶命名為4孔茶,其余類推。
5.1.37先抖后圓shakingandrotating
毛茶原料付制后先抖篩然后分篩。
5.1.38先圓后抖rotatingandshaking
毛茶原料付制后先分篩然后抖篩。
5.1.39順裝sievearrangementinorder
撩篩安裝多層篩網時,從上到下按篩孔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5.1.40倒裝sievearrangementupsidedown
撩篩安裝多層篩網時,從上起第一層篩網孔徑較第二層小半孔或一孔,其余從上到下按篩孔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5.1.41上段茶aboveportionoftea
一般指4孔、5孔及4孔以上的篩號茶。
5.1.42中段茶middleportionoftea
一般指6孔、7孔篩號茶。
5.1.43下段茶belowportionoftea
一般指8孔、10孔及10孔以下(如12孔、16孔、24孔茶)的篩號茶。
5.1.44分篩rotatingsifting
通過分篩設備,初步分離茶葉的長短或大小。
5.1.45撩篩finalrotatingsifting
通過篩網的平面圓周運動,使篩號茶進一步人離長短或大小,彌補分篩要求不足。
5.1.46撩頭挫腳separatingbiggerandremovingsmaller
配制適當?shù)暮Y網撩篩,既將不符合篩號茶規(guī)格的較長或較大的茶或梗分離,又將不符合篩號茶規(guī)格的較短或較小的茶和茶末分離。
同義詞:撩頭隔腳。
5.1.47滾筒分篩drum-sifting
毛茶或在制品茶通過滾筒圓篩機圓筒形篩網繞軸作圓周運動和軸向傾斜作用,初步分離茶葉長短和大小。
5.1.48飄篩driftingsifting
通過篩風的上下振動和圓周運動的共同作用,分離在制品茶的輕重,去除筋毛。
5.1.49抖篩reciprocatingsifting
通過篩網的前后往復振動,分離條形茶的粗細和圓形茶的長圓。
5.1.50毛抖firstreciprocatingsifting
毛茶或在制品茶第一次抖篩。
5.1.51凈抖secondreciprocatingsifting
茶葉精制一般要經抖篩2~3次,第2次篩號茶的抖篩稱凈料。
5.1.52緊門finalreciprocatingsifting
茶葉精制過程中篩號茶的最后一次抖篩。
5.1.53抖頭coarseteaofreciprocatingsifting
抖篩作業(yè)時,不能通過篩網的較粗大、較圓的茶、茶梗及夾雜物。
5.1.54抖筋thinstalkseparatingbyshaking
用抖筋,分離茶中的細筋梗。
5.1.55抖頭抽筋separatecoarseandthinstalkfromteabyreciprocatingsifting
配備適當?shù)暮Y網抖篩,既將不符篩號茶規(guī)格的粗茶和圓、扁塊頭茶分離出,又將篩號茶中的細筋梗分離出。
5.1.56軋切cutting
凡不能通過規(guī)定篩孔的粗大、長條茶、揀頭等頭子茶,通過軋切機械剪切、擠壓、破碎等作用,使能通過規(guī)定的篩孔。
5.1.57揀剔stalkextraction
揀出或剔除不符合成品茶品質要求的茶梗、筋、樸片、茶籽及非茶類雜物等。常用的揀剔方式有手揀(人工揀剔),機揀(機械揀剔)和電揀(靜電揀剔)。
5.1.58揀頭extractedmatter
被揀剔出的茶梗、筋、樸片、茶籽、非茶類雜物等(包含被誤揀剔出的茶)。
5.1.59頭子茶coarsetea
抖頭、撩頭、揀頭等的總稱。
5.1.60毛茶頭coarserofsemifinishedtea
毛茶第一次人篩或滾筒分篩時不能通過第一面篩網(網孔最大的篩網)的粗大茶葉。
5.1.61風選fanning
利用比重不同的茶葉在一定風力作用下具有不同的散落性,分離茶葉輕重。
5.1.62關砂sandremovalfanning
利用風力,分離混要在茶葉中的砂石等較重雜物。
5.1.63毛扇firstfanning
篩號茶的第一次風選。
5.1.64剖扇、復扇grade-fanningandre-fanning
篩號茶通過風選按其重實程度確定等級。一般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粗略劃分等級,稱剖扇;第二次精細確定等級,稱復扇。
5.1.65清風light-fanning
篩號茶的最后一次風選,使凈度符合半成品的質量規(guī)格要求。
5.1.66半成品茶teasemi-product
經加工基本符合成品質量,待拼配的各級篩號茶。
5.1.67成品茶拼配blendingofmeshnumbertea
根據(jù)成品茶的質量標準要求(一般以實物樣為標準),將多種不同的篩號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組成某一確定花色等級的成品茶。
5.1.68茶號teanumber
對外貿易時用來表示某一茶類品名等級茶的代號。例如9371、8147分別代表特珍一級和雨茶一級。
5.1.69嘜頭teashoppingnumber
每批成品茶出廠時的代號,表示廠名、年別、花色、等級、批次。例如杭92107則表示杭州茶廠1992年珍眉一級第七批出廠。
5.2眉茶精制術語
5.2.1滾條rolling
毛茶在車色機中隨滾筒的轉動而翻動,使茶條滾緊、變直、色澤綠韻的精制工序。
5.2.2車色polishing
篩號茶補火后上車色機,隨滾筒的轉動而翻動,使茶條緊結、光滑、色澤綠潤起霜,美觀外形,改善內質的精制工序。
5.2.3筋里筋steminstem
筋梗路通過抖筋機抖筋篩抖出的細筋梗。
5.2.4生揀stalkextractingbeforecomplementingfiring
篩號茶補火前的揀剔。
5.2.5熟揀stalkextractingaftercomplementingfiring
篩號茶補火后的揀剔。
5.3珠茶精制術語
5.3.1珠茶路gunpowdertealine
1
以毛茶經第一次分篩能通過4--孔的較圓緊、重實的茶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
2
以毛茶頭、孔重質茶、珠茶路、孔撩頭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
5.3.3雨茶路younghysontealine
以各路抖篩底茶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
5.3.4熟抖reciprocatingsiftingofgunpowdertea
各級5~10孔輕身茶經炒車,分、撩、扇后上抖篩。
5.3.5抖雨茶reciprocatingsiftingofyounghysontea
利用抖篩,分離條形茶中的圓形,腰圓形茶和圓形茶中的條形茶。
5.3.6生撩rotatingsiftingbeforepolishing
不經炒車直接上撩篩。
5.3.7熟撩rotatingsiftingafterpolishing
經炒車后的各級各孔輕身茶的第二次(復)撩篩。
5.3.8凈撩rotatingsiftingbeforegrading
為保證各級各孔篩號茶規(guī)格勻齊而進行的最后一次撩篩,一般指最后風選定級前的撩篩。
5.3.9風選取坯gradingfanning
各篩號茶通過風選分別輕、重和皖其重實程度初步定出各孔茶的等級。
5.3.10熟取fanningafterpolishing
經炒車、分篩、熟撩的各級各孔茶的風選,進一步分清輕重、確定等級,但于抖篩或凈撩。
5.3.11凈取finalfanning
各級各孔茶的最后一次或二次風選,使符合半成品的質量要求。第一次風選,稱第一次凈取。第二次風選,稱第二次凈取。
5.4烏龍茶精制術語
5.4.1抖梗stalkseparatingbyshaking
烏龍茶精制過程中,通過抖篩分出茶梗。
5.5工夫紅茶精制術語
5.5.1碎茶路brokentealine
以分篩和撩篩16孔底茶為原料的精制工藝流程。
5.5.2片茶路fanningline
以各風選機四口以下各輕質茶片為原料,經破碎、分篩和風選的精制工藝流程。
5.5.3梗片頭路stalkandfanningline
以機揀頭、電揀頭、手揀頭,以及各路剩余的茶頭、片頭為原料,經破碎、分篩、撩篩和風選的精制工藝流程。
6其它術語
6.1花茶加工術語
6.1.1鮮花維護flowerpreservation
對進廠鮮花進行一定的技術處理,如采取控制適當?shù)沫h(huán)境溫、濕度,攤放等措施,以促進花朵開放和適時吐香(芳香物的揮發(fā))。
6.1.2篩花flowersifting
篩去青蕾、花蒂等,并將大小花朵分開,促進鮮花開放勻齊。
6.1.3茶坯teabase
供窨制花茶的茶葉。
6.1.4茶坯冷卻teabasecooling
烘干后適當薄攤冷卻至室溫。
6.1.5打底aroma-basescenting
莉花茶窨制和提花時,先用少量另一種香花窨制,以增加花茶香氣濃度。
6.1.6花茶窨制teascenting
利用茶葉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和香花吐香能力,茶葉吸附花香。常用窨制方式有:箱窨、囤窨、堆窨。
同義詞:窨花。
6.1.7窨次timesofscenting
花茶窨制和提花的次數(shù)。
6.1.8配花量unitscentingflowerquantity
各窨次以按規(guī)定需鮮花的用量。
6.1.9壓花re-scentingofscentedflower
利用花渣的余香窨制低檔茶。
6.1.10半窨半壓semi-quantityscentingandsemi-quantityre-scentingofscentedflower
用一半茶坯窨花,另一半茶坯壓花。
6.1.11窨花拌和scentingflowermixing
將茶坯和鮮花充分均勻混合后,采用適當?shù)姆绞蕉逊藕茫岳r花的吐香和茶坯的吸香。
6.1.12通花heap-pullingdownandheatabstraction
窨花拌和經過一段時間,當茶堆內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扒開茶堆攤涼,以散發(fā)茶堆內熱量,防止鮮花黃熟,茶坯產生悶氣。
6.1.13收堆續(xù)窨re-heapingupandscenting
通花散熱后收攏茶坯繼續(xù)窨制,以利茶坯繼續(xù)吸附花香。
6.1.14起花holdingoutofscentedflower
窨制后用篩分機械將花渣和濕茶坯分開。
同義詞:出花。
6.1.15提花finalscenting
最后一次用少量優(yōu)質鮮花窨制,以提高花茶香氣的鮮靈度。
6.1.16加溫熱窨heatingscenting
將鮮花和茶坯均勻混合后,加熱至適當溫度時窨制。
6.1.17熱坯窨制hotteabasescenting
茶坯干燥后,尚有余熱時窨制。
6.1.18花干driedflower
干燥后的花。
6.2緊壓茶加工術語
6.2.1壓制brickteaprocessing
對毛茶按緊壓茶的規(guī)格要求做各種技術工作(如毛茶篩分、拼配、蒸氣漚堆,加壓成形等)的總稱。
6.2.2面茶surfacetea
緊壓茶表面層的茶。
6.2.3里茶innertea
緊壓茶內層的茶。
6.2.4蒸茶steamingoftea
利用高溫高壓蒸氣將茶蒸熱,使梗、葉變軟,以利壓制成形。
6.2.5蒸氣漚堆moistenheapingaftrsteaming
利用高溫水蒸氣將原料蒸熱后渥堆,以彌補濕坯渥堆的不足,消除青臭氣味,除去有害霉菌。
6.2.6裝匣moulding
將蒸熱的茶裝入即成形模具。
6.2.7壓磚pressure-formationofbrick
通過壓力機將裝入模具內的茶葉壓制成磚。
6.2.8退磚brickwithdrawing
將成形的茶磚從茶匣中取出。
6.2.9修磚brickembellishing
將退磚后的磚茶的邊、角外露茶削平,修齊,使符合外形規(guī)格要求。
6.2.10烘磚dryingofbrick
將磚茶烘干。
6.2.11發(fā)花mouldyspotappearing
茯磚茶干燥時形成金黃色花斑的過程。
6.2.12筑制fangbaoteaprocessing
方包茶的壓制。
6.2.13筑包fangbaoteapacking
用竹篾包裝方包茶。
6.2.14燒包heatingheap
方包茶筑包后的渥堆。
6.2.15晾包coolingheap
方包茶的自然干燥。
6.2.16打氣孔needlingsomeairholes
在捆緊的茶包頂端插若干個透氣散熱孔。
6.2.17陳化staling
六堡茶、普洱茶在陰涼潮濕的條件下,堆放半年左右,內質發(fā)生轉化,產生陳味,使形成“紅、濃、醇、陳”的品質特點。
6.3速溶茶加工術語
6.3.1浸提extraction
將茶葉用熱水浸泡,使茶中的水溶性物質溶解出來。
6.3.2凈化purification
清除茶汁中的雜質。
6.3.3濃縮concentration
使茶葉水浸出物的濃度增加。常用濃縮方式有:加熱濃縮、冷凍濃縮、薄膜濃縮。
6.3.4噴霧干燥spraydehydration
將茶葉濃縮浸提液噴射到熱氣流中快速干燥,形成固態(tài)物。
6.3.5冷凍干燥freezedehydration
將茶葉濃縮浸提液在真空下冷凍后,使冰很快升華,達到干燥的目的。
6.3.6轉化transformation
將綠茶型茶葉浸提液向紅茶型轉變的過程。
6.3.7茶乳酪creaming
茶湯冷卻后出現(xiàn)的茶多酚與咖啡堿絡合物,使茶湯渾濁。
6.3.8轉溶decreaming
抑制茶乳酪的形成,使溶于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