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黃化病又稱缺綠病,多為生理性病害,在香樟種植地分布廣泛。
為害特點(diǎn):發(fā)病初期,枝梢新葉的脈間失綠黃化,但葉脈尤其主脈仍然保持綠色,葉片由綠變黃、變薄,葉面有乳白色斑點(diǎn),葉脈也失去綠意,呈極淡的綠色。相繼全葉發(fā)白,葉片局部壞死,葉緣焦枯,葉片凋落。
防治措施:
(1)以預(yù)防為主,選用優(yōu)良壯苗,適地適樹,精心栽培管理。
(2)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客土及有機(jī)肥等,改良其立地條件。
(3)改變樟樹周圍土壤的酸堿度,提高葉片鐵的含量。在林地增添含鐵豐富的紅壤,施酸性化肥。
(4)在根系周圍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亞鐵液;樹干注射混合液(硫酸亞鐵15g+尿素50g+硫酸鎂5g+水1000ml);葉面噴施0.1%~0.2%硫酸亞鐵溶液,或高鐵3000~3500倍液,或黃腐酸鐵、檸檬酸鐵等,均有良好的復(fù)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