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樓有哪些建筑特點?
角樓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重檐三層,多角交錯,大木構架和斗拱是很復雜的。經(jīng)過有關人員仔細實測和研究,才悟出其中絕妙規(guī)律,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目前經(jīng)過修繕后的紫禁城西北角樓,已煥然一新。色彩調和,黃色琉璃瓦頂和鎏金寶頂在陽光下閃爍生光,襯著藍天白云,越發(fā)顯得莊重美觀。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于皇宮的防衛(wèi)設施。 角樓坐落在須彌座之上,周邊繞以石欄。中為方亭式,面闊進深各三間,每面8.73m,四面明間各加抱廈一間,靠近城垣外側兩面地勢局促,故抱廈進深僅為1.60m,而城垣內(nèi)側的兩面地勢較開闊,抱廈進深加大為3.98m,平面成為中點交叉的十字形,蘊含著曲尺樓的意匠,使得角樓與城垣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建筑形體,取得了有機的聯(lián)系。角樓由墩臺下地面至角樓寶頂高27.50m,由多個歇山式組成復合式屋頂,覆黃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上層檐為縱橫相交四面顯山的歇山頂,正脊交叉處置銅鎏金寶頂。檐下施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二層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廈,四角各出一條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連,檐下單翹單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圍脊連貫,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和二層檐實際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頂形式。角樓梁枋飾以龍錦枋心墨線大點金旋紋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和檻窗極為精致。角樓采用減柱造做法,室內(nèi)減去四根立柱擴大了利用空間面積。在房屋構架上采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梁頭不外露,使外觀上更加突出裝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