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保存期限根據(jù)茶葉品種不同、生長條件不同等,保質期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一年,有的是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一般的茶葉還是新鮮比較好。
綠茶
綠茶的保質期不超過一年半,但如果保存不當,受潮引起含水量超標的話可能兩個月就過期了,綠茶易吸濕氣,水分達到百分之五以上時,就會變質。長時間存放的綠茶即使沒有開封也會失去香味。因此應在新鮮時飲用,在室溫下保存期約為一年,開封后應倒入密閉的容器內,在一個月以內飲用完。
茉莉花茶:是綠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變質。保管時應注意防潮,盡量存放于陰涼干燥、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中。
普洱
云南的普洱茶,少數(shù)民族的磚茶,越陳越香,保質期可達10~20年,又如武夷巖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
紅茶
紅茶因為已經(jīng)完全發(fā)酵,保存期限比綠茶要長,罐裝或用鋁箔紙包裝的茶包,可保存三年,放入紙袋的茶包約為兩年,放置時間超過三年,香味就會消失,失去原有的風味。
烏龍茶
烏龍茶:相對于綠茶來說,陳化變質較慢,較易貯藏。避開光照、高溫及有異味的物品,就可較長時間保存。
影響茶葉品質的主要因素有溫度、光線、濕度,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茶葉可長時間保質。
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看茶葉是不是發(fā)霉或出現(xiàn)陳味;綠茶是不是變紅,湯色變褐、暗;滋味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裝上的保質期,另外如果是散裝茶葉,最好不要超過18個月飲用。
過了保質期或者存放不當,茶葉會霉變,茶葉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質和韻味,如果受潮發(fā)霉還對人體有害。
茶葉應該怎么存
茶葉極容易變質,溫度、濕度、異味、光線、空氣和微生物等都會影響茶葉的質量,所以,茶葉需要妥善保存。要保存好茶葉,必須掌握好茶葉的特性。
茶葉有三性,即吸濕性、陳化性、吸收異味性。因此存放茶葉時要注意防潮、防雲(yún)、防變質、防異味串入。
茶葉結構疏松,又含有多種“親水性”物質,吸濕性很強,而茶葉中的水分超過12%即易發(fā)霉變質。
因此,茶葉必須存放在干燥通風處。茶葉的芳香物容易揮發(fā),葉綠素和鞣質容易被氧化,茶葉存放久了,會使香味降低,湯色變灰暗或渾注。
所以買茶葉的量以一個月能喝完最好。購買了用紙包裝或用紙盒包裝的茶葉,要及時移入瓶內、內,注意密封、避光。
茶葉含萜類物質,結構多孔,極易吸收異味,要嚴格同異味物品隔離。特別是與氣味特濃的物品隔開,如花椒、樟腦丸、香皂、煤油、酒類、魚干等物品。
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的茶葉,也應分類存放。臨時飲用的茶葉和一時用不著的茶葉也要分開包裝,減少與空氣的接觸。
名貴茶葉最好裝入密封的特制器皿中,盡量裝足,不留空隙,有利于保持茶葉的品質。
保存茶葉的器具
以錫制罐為好,其他如竹盒、木盒、鐵盒、玻璃瓶罐等均可。
南方適用竹盒竹筒,竹盒在北方易于干裂漏氣;北方適于用木盒、鐵盒,木盒可以防潮,鐵盒既嚴密又美觀,取用方便。
需要較長時間保存的茶葉,措施更要嚴密一些,裝好茶葉的器具加蓋后,蓋口縫要用膠布封緊,罐外再套上兩層尼龍袋,扎緊口袋。
茶葉數(shù)量較多,可以貯存在陶瓷壇里。入壇前,先用白紙將茶葉包成數(shù)包用繩扎緊,放入壇的四周,中間放一小袋石灰,用以吸潮氣。用草墊棉墊壓緊,蓋嚴壇口即可,一兩個月?lián)Q一次石灰袋。
千萬不要用報紙包裝茶葉,因為報紙上的油墨會污染茶葉,喝了對身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