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callistephuschinensis中文名:翠菊分類:菊科翠菊屬原產地:中國、日本應用:適于花境、花壇、盆栽和容器栽培,也是非常好的切花材料。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被白色糙毛。葉片有卵形、菱狀披針形、匙形等,邊緣有鋸齒或線性全緣,被稀疏的短毛。頭狀花序單生于莖枝頂端,有長花序梗。舌狀花花色豐富,兩性花花冠多為黃色。瘦果長橢圓狀倒披針形,稍扁,中部以上被柔毛。生態(tài)習性:性喜溫暖、濕潤且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忌高溫多濕和通風不良。栽培溫度不能超過30℃,否則會使開花延遲或降低花卉品質。栽培基質過濕會引起植株徒長、倒伏且易發(fā)生病蟲害。穴盤育苗第一階段:胚根萌發(fā)至子葉出現溫度為15℃至21℃時,7至12天可出芽?;|中保持較低的ec值,ph值為6.0至6.5。播種前應對栽培基質進行殺菌消毒。播種后覆蓋蛭石、沙?;蛟耘嗷|。要求土壤保持濕潤但不能過于潮濕。高溫會抑制發(fā)芽。第二階段:子葉生長至第一對真葉出現此階段需適當降低土壤濕度,但是穴盤仍不能過于干燥,同時需將溫度降低至15℃至17℃。ec值不能高于0.75??砷_始施用可溶性氮肥,濃度為50ppm至75ppm。第三階段、第四階段:真葉生長、發(fā)育階段及煉苗階段這兩個階段的施肥濃度可增加到100ppm至150ppm。煉苗后應及時上盆。栽培管理1.移植上盆萌芽后3至4周,可用9至10厘米口徑的花盆進行移植,切花植株的間距以15至25厘米×15至25厘米為宜,且需用網狀物保持莖干的直立。2.介質栽培基質需排水良好,基質中泥土含量為20%至30%,每立方米基質中施加1至1.5千克的完全平衡肥、2千克以內的緩釋肥、鐵螯合物、微量營養(yǎng)元素,ph值為6.0至6.5。使用經過消毒的基質和栽培器皿,可預防鐮刀菌及黃萎病的產生。田間栽培:可用排水良好且養(yǎng)分水平中等的沙質壤土。合理的施肥為每平方米基質噴施80至100克的緩釋肥。溫室栽培前需對介質進行殺菌消毒。3.光照屬長日照植物。長日照會促進植株開花,提高植株品質和增強分枝性。光照不足會抑制植株開花和生長。對于切花品種,在幼苗時期至少需要4周的光照時間,每天的光照時數在14至16小時。在短日照的自然條件下要進行補光。夜間需中斷補光(4小時)?;ɡ俪霈F后可縮短光照時間,會促進花朵開放且縮短栽培時間。如果植株只在短日照的條件下生長,葉片會出現簇狀化,影響正常的開花。4.溫度生育適溫為12℃至15℃。翠菊無法在8℃以下的溫度條件中生長,不耐霜凍。在生育適溫的范圍內,溫度越低,植株的性狀表現越好,但開花時間會稍微延長。低溫短日照將影響植株的生長。5.肥料管理需肥量中等。可噴施濃度為100ppm至150ppm的氮鉀平衡肥(n:k2o比例為1:1.5),每周一次。避免高銨和高氮水平。含氮量過高將導致莖干徒長。為了防止鎂和鐵元素的缺乏,可分別噴施濃度為0.025%的硫化鎂1至2次,及鐵螯合物1至2次。田間栽培:大約每平方噴施150克的氮肥。6.切花當有2至3朵花朵開始顯露出顏色時,即可進行切花生產。瓶插周期為10至18天,可貯存于冷室中,但避免花朵潮濕。7.注意事項喜干燥、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的栽培環(huán)境。種植后要對栽培基質和土壤進行殺菌消毒,防止疫霉菌和鐮刀菌病害。在溫室中種植前要對土壤進行消毒,且每年要進行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