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苗木栽培技術
講授人:遂昌縣林業(yè)技術推廣總站 王海蓉
1 分類
草本花卉: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草花、球根花卉
木本花卉:喬木、灌木、藤木、竹木、棕櫚類
仙人掌及多肉植物類
水生花卉
1987年評選出的我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是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花、山茶、荷花、桂花和水仙 。
2 繁殖
2.1 播種繁殖
種子的采收、貯藏和處理:曝曬或陰干后密閉低溫貯藏,或濕沙層積貯藏。
播種時間 :木本及宿根花卉大都在春季播種; 一年生草花春播,二年生者秋播。
播種方法 :點播、條播或撒播
播種后管理:水(均勻)、肥(淡)、間苗(分2次)
2.2 扦插繁殖
扦插成活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再生能力,切取根、莖、葉的一部分,插入砂或其他生根基質(zhì)中,使之生根或發(fā)芽成為一新植株。
扦插分類
根據(jù)扦插季節(jié)分類
休眠期扦插:硬枝扦插
生長期扦插:嫩枝扦插
生產(chǎn)上常在6月份以后采用半木質(zhì)化新枝(半硬枝)扦插常綠木本花卉如茶花、桂花。
根據(jù)扦插方法分類
枝插
硬枝扦插
半硬枝扦插
軟枝扦插
芽插
葉插
根插
扦插后管理
澆水:床土濕潤
空氣濕度
遮蔭:初期注意蔽蔭
發(fā)根時晨夕逐漸通風透光,增多日照。
2.3 壓條繁殖
多用于扦插難以生根的花卉,或一些根蘗叢生的灌木,如蠟梅、白蘭花、米蘭等。
壓條方法包括曲枝壓條、高空壓條、堆土壓條、波狀壓條等。
曲枝壓條要選擇能彎曲、近地面的枝條;高空壓條要選壯實的枝條,高低適當?shù)牟课弧?
2.4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多用于叢生型或容易萌發(fā)根蘗的灌木或宿根類花卉。
分株法:蠟梅、蘭花、吊蘭
分球法:水仙、大麗花、美人蕉
2.5 嫁接繁殖
供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而承受接穗的植物叫砧木。
嫁接成活的原理,是具有親和力的兩株植物間在結合處的形成層,產(chǎn)生愈合現(xiàn)象,使導管、篩管互通,以形成一個新個體。
嫁接時間與方法
嫁接時間
枝接─ 3月上中旬
芽接─ 8月中旬至9月上 旬
靠接─ 5月
嫁接方法
切接:適于較小砧木
劈接:適于較粗砧木
靠接
芽接:t字形芽接
嫁接應注意事項
選擇親緣關系接近的植物做砧木;
嫁接時最好先削砧木,后削接穗(縮短水分蒸發(fā)時間),切口一定要平滑;
形成層要對準,接合處要密接;
綁扎要緊,防止中間出現(xiàn)空隙。
3 花卉的露地栽培管理技術
直播
整地及作畦:參客土 、換土
直播
播種方法:撒播、條播、穴播等
間苗:第一次在1~2片真葉時
第二次在4片真葉時
補苗
定苗
定 植
定植時間:
草本 ─ 5~6片真葉時
木本 ─ 落葉花卉春、秋兩季
常綠花卉春、夏、秋都可
技術要點:穴大根舒 深淺適宜 根土密接
水分管理
灌水
灌水方式:溝灌、漫灌、噴灌、滴灌
給花卉澆水,要避免在水溫與氣溫相差超過5℃以上時進行。
排水:排水層排水、臺地排水、坡地排水、明溝排水、暗溝(管)排水
空氣濕度調(diào)節(jié):耐陰喜濕花卉,空氣濕度應保持在65%以上。
施 肥
肥料的種類 :有機肥料 、化學肥料 、微生物肥
施肥時期與方法:基肥、追肥
不同類型花卉的追肥要求
觀花花卉 ─ n 、 p 、 k 均衡
觀葉花卉 ─ 以 n 肥為主
觀果花卉 ─ 多施 p 、 k 肥
花卉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的追肥要求
苗期與營養(yǎng)生長期 ─ 以 n 肥為主
孕蕾期與開花前期 ─ 多施 p、k 肥
開花期 ─ 不宜施肥
謝花后及果大期─ n、p、k 復合肥
中耕與除草
中耕:通??山Y合進行除草
除草:總原則 ─ 見草除凈,無草松土
除草劑的類型:
滅生性 ─ 百草枯
選擇性 ─ 2,4-d(雙子葉植物)
內(nèi)吸性 ─ 草甘磷(莖、葉吸收)、
西馬津(根部吸收)
觸殺性 ─ 除草醚
整 形
花卉的造型方式
自然式造型:單干式、多干式、叢生式、懸垂式、攀緣式、匍匐式等
人工式造型:塔型、球型、柱型、杯型、拱門型、動物型、籬架式等
整形的基本手段:修剪、嫁接、拉吊、作彎、蟠扎與化學整形等
修 剪
摘心:控制株高、促生分枝
修枝:短截 ─ 當年生枝
縮剪 ─ 多年生枝
疏枝 ─ 枯枝、病蟲枝、擾亂株形枝、花后殘枝
平茬:越冬防寒
抹芽:摘除剛開始萌發(fā)的側芽及蘗芽,節(jié)省養(yǎng)分
去蕾
折梢與捻梢 :抑制新梢徒長,促進花芽形成
防寒防暑
冬季防寒
寒害 ─ 0℃以上低溫引起
凍害 ─ 0℃以下低溫引起
防寒措施
增施磷鉀肥
地面澆水
煙熏
培土
覆蓋
包扎
設風障或矮棚
夏季防暑
地面灌水
空中噴霧
布遮陽網(wǎng)或搭蔭棚
連作與輪作
連作:在同一園地上連續(xù)兩次或多次栽植同一種花卉。
忌地現(xiàn)象:指花卉在連作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植株生長不良的現(xiàn)象。
發(fā)生原因:營養(yǎng)元素缺乏、有毒分泌物的大量積累、病蟲大量繁殖
克服措施:花卉輪作、提前翻土 、土壤滅菌、摻客土與多施基肥
輪作:在同一園地上輪流栽種不同種類的花卉。
優(yōu)點: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忌地現(xiàn)象發(fā)生、豐富園林景觀的變化
注意:輪作的植物之間要有互補性
4 花卉的盆栽技術
盆花分類
觀花盆花
觀葉盆花
觀果盆花
盆景
花盆的種類與特點
根據(jù)質(zhì)地分類:瓦盆(泥盆)、陶盆、瓷盆、木桶與原木盆、玻璃鋼盆、塑料盆、石盆、紙盆、泥炭盆等。
根據(jù)用途分類:育苗容器、生產(chǎn)盆、陳設盆
盆栽用土
盆栽用土的條件 :營養(yǎng)豐富,疏松透氣、透水又保濕,酸堿度與所栽花卉的要求相適應,來源豐富,有利廣泛應用。
盆土類型與特點 :
自然土壤:田園土、河沙、腐葉土、泥炭土
土壤替代物 :蛭石 、珍珠巖 、陶粒 、椰糠 、蕨根 、水苔、樹皮
盆土的消毒:
化學消毒
高溫消毒
常用盆栽土配方
上盆技術
上盆的時間 :一、二年生草花 ─ 4片真葉時
多年生大苗 ─ 春、秋季
花盆的準備:選適當大小花盆(一般小苗選用10~15cm口徑盆,其它苗以根團直徑的1.5~2倍為適宜)→ 浸盆、洗盆 →以瓦片等蓋住排水孔 →填入一層排水性好的粗土或粗砂 →裝入培養(yǎng)土至盆深的1/3~1/2,待用
上盆方法:根系舒展 深淺適宜 根土密接 留好水口
水口:為方便澆水和美觀,盆土土面與盆口之間應留有適當距離,深度一般以盆高的1/10左右為宜。
盆土管理
松盆:四周深(2~3cm) 中間淺(1~2cm)
換盆:宿根觀花花卉每年換盆1次;觀葉植物與木本花卉2年換盆1次;一、二年生草花成花前要換盆2~3次。
脫盆
重新上盆
翻盆:用原盆裝新土重新上盆稱翻盆,實質(zhì)是換盆土。
施 肥
基肥:注意不要使植株根系直接接觸到基肥
追肥:
追肥原則 ─ 薄肥勤施
要根據(jù)不同花卉的特點與生長發(fā)育階段考慮三要素的比例
盆花追肥不要滴在花朵與葉片上
水分管理(1)
澆水方式:灑水壺、浸水法、噴水法
澆水次數(shù)與澆水量:
盆土的干濕狀況判斷方法:聽 看 摸
澆水總的原則 ─ 見干見濕、澆足澆透
為促進花芽分化,或是在剛換盆后,需要采取有意識地減少澆水次數(shù)與澆水量的水分管理手段稱為扣水。
水分管理(2)
過度干旱盆花的管理
切忌立即大量澆水
正確的做法:
先將盆花移到陰涼處或對其遮陰
然后向葉面噴霧狀水,并向盆內(nèi)澆少量水濕潤盆土待枝葉恢復生機后,再向盆土正常澆水
過度澇濕盆花的管理
立即將植株連土團從盆中脫出,放在陰涼通風處,讓土團內(nèi)的水分自然蒸發(fā),三、五天后重新裝入盆中,即可恢復正常。
整形修剪
盆花的造型方式
直立式
散射式
垂吊式
圖騰柱式
攀緣式
整形修剪方法:
手法與露地栽培相同
冬夏管理
盆花的越冬管理 :一般的盆栽花卉可在原地養(yǎng)護,原產(chǎn)熱帶、亞熱帶的不耐寒花卉則移放到室內(nèi)或溫室越冬,直至2~3月再陸續(xù)出室 。
轉盆:指在原地轉動盆花的放置方向,可消除偏冠現(xiàn)象。
倒盆:指倒騰、挪動盆花放置的位置,可增加盆間距,避免因溫光條件不一致引起盆花間在長勢、花期等方面的差異。
盆花的越夏管理
搭棚遮蔭:尤其是喜陰花卉,蔭蔽度需達50~80%。
灑水噴霧
雨季防澇
5 花木病蟲害防治技術
分類
病害分類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由于花卉對周圍環(huán)境條件不適應引起。
防治:主要通過良好的栽培技術來改善環(huán)境和消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