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好普茶、如何識別、如何收藏普茶,一般說必須符合:
第一,首先應從地理、歷史角度搞清一些關于普洱茶的常識。普洱茶保護區(qū)域是云南的普洱、版納、臨滄、保山等11個州市、75個縣(市區(qū)域)。不是這些區(qū)域的茶,嚴格意義說都不是真正普茶。現在不光是市場,就連一些書籍、甚至是一般博物館也有弄錯的時候,其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第二,必須是大葉種。在云南普洱茶的保護區(qū)域中,有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的茶葉,但是生產普洱茶的只能是這個區(qū)域中的大葉種。----現在市場流通的70、80%魚龍混雜把中葉、小葉種濫竽充數填充為大葉種。比方說一些茶商為了獲取利潤,原料拉到非洲、美洲加工,加速陳化,快速成品成為了“假洋鬼子”。和傳統(tǒng)意義的工藝完全兩樣。加速+添加物配成的普茶,的確符合現在人的口味,但是不能盲目地認為味足就是好的普洱茶,真正好的普洱茶不僅要真正的滋味好,更應該耐沖泡。
第三,是曬青。普洱茶青毛茶的干燥方式必須是自然日光干燥即:曬青目的是為了保持普洱茶酶的活性,保證它的后發(fā)酵。要想減少受騙的可能,必須知道普洱茶區(qū)別于其他茶的關鍵工藝之一。因普茶鮮葉采摘時有較長的雨季,工藝是否具備曬青的大棚,這時的曬青場地的條件是檢驗普茶質量、工藝的關鍵。-----因為自然的發(fā)酵陳化后,其濃烈性味得以收斂,雜味散失,轉為醇厚甘滑。自然和緩發(fā)酵,普茶品性溫和,既不似綠茶清寒,又不似紅茶濃烈,獨具陳香、醇厚、甘滑的風韻。如果沒霸氣的新的生茶,盡管口感還行,但是達不到甘純滑陳的口感;沒霸氣的新茶,存放也沒用,不如現在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