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觀葉植物。為了能使蘇鐵單株盆栽制作成多頭并茂、大小參差、高低錯落、昂臥起坐、千姿百態(tài)的鐵樹盆景。介紹一下其栽培管理方法。
蘇鐵的多頭培育
切芽培育。于5月下旬切除蘇鐵根際邊帶根的仔球,或莖干上未生根的仔球,栽于素砂中,前者基質保持濕潤,后者要節(jié)制噴水。通常30天左右長出新根,60天左右可移植,90天左右可為制作盆景時使用。 切干培育。在蘇鐵的主干上沿著干鱗斜向或橫向的重復深切,切深至主干直徑的四分之一,當切口處流出的粘液干涸后,用竹片刮除。主干切口處理后,可增施以含磷、鉀為主的有機質肥料,適時使用硫酸亞鐵,一般當年或翌年夏季均可自切口處萌生眾多仔球。
切根培育。于5月初蘇鐵未萌芽前,將其從盆中起出,去除全部宿土,在離根際15至25厘米的基干處,用手鋸向斜下方鋸開主干直徑的三分之一干片,并連帶根系,然后在截面處分別涂上木炭粉,即可分頭栽植。盆土宜稍干,十日后澆一次透水,并保持濕潤狀態(tài)。一般主干和分切干3個月左右均能萌發(fā)新芽。
蘇鐵盆景的制作
叢林式蘇鐵盆景。
一般選取長方或橢圓的淺口盆,用大小不一的蘇鐵,巧妙組合,采取“多頭并茂,大小參差,聚散相宜,遠近對比”的布局。使其合攏則通體聯(lián)絡,折開則逐物有姿,同時輔以附石、配件、青苔作裝飾來烘托叢林的氣氛。制成后的初期階段,須置于蔭棚養(yǎng)護管理,防止雨水沖涮,可在高坡處以棕皮覆蓋,防止水土流失。翌年5月中旬,可將葉片全部剪除,及時施一次稀薄液肥,一個月后待葉芽萌發(fā),停止施肥,適量澆水,充分日照。 如果要表現(xiàn)風斜式的蘇鐵叢林盆景,可采取不移動盆體的方法,采用一個方向的光照射,形成風動姿態(tài),使其更富有自然風采神韻。
水旱式蘇鐵盆景。
水旱式蘇鐵盆景是集植物、山石、陸地、水面為一體的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其制作要領是:栽植。根據(jù)布局分別在穴內栽上形態(tài)不一的蘇鐵,先填土少許,壓實,然后栽上蘇鐵,盡量使其根疏展,后固土壓實。在暗面植時因根露在外面較多,需用棕皮或青苔包裹蘇鐵根部并用細麻繩纏繞,以固定蘇鐵。 套箱。與水旱盆景用盆的面積相同,在盆沿內用木板做成筐箱,底層筐箱板為固定式,其高度與盆景最底的布局高度相同。筐箱底層以上,可分二至三極為活動板,最高一層,上口與盆景最高布局上的蘇鐵球等高。 填土。以三分之二壤土和三分之一珍珠巖拌和,填人套箱內,根據(jù)布局高低不同,填土也有起伏,填實后在土上覆蓋瓦片,澆足水或令雨水充分澆灌。 沖刷。待2—3個月后,蘇鐵如生長旺盛,可卸掉第一層箱板,令雨水或噴壺沖刷,隔十天左右卸板一層。經過清洗盆面,裝點青苔,安置配件,再裝上得體的幾架。
蘇鐵盆景的養(yǎng)護
噴水。通過適量噴水,增強蘇鐵的生命力。除了冬季用水較少之外,春、夏、秋三季均可多噴水,增加空氣濕度,保持干葉清潔。但要注意通風,防止?jié)穸忍笥绊懱K鐵生長。
防寒。蘇鐵在3-9月份生長適溫為24-27℃,9月至翌年3月為13℃-18℃,溫度低于0℃時即受凍害,越冬溫度不應低于5℃。冬季可將蘇鐵盆景移于室內防寒,如果放在室外越冬,可將其放在避風向陽處做好覆蓋,防止葉、根凍壞。
補充微量元素。為防止蘇鐵因缺鐵黃化,春、夏、秋三季每隔2-3周噴施0.2%的硫酸亞鐵,平時噴水時放入適量的硫酸亞鐵、餅肥水等混合液,隔3--4天添加一次,不可過濃,否則造成葉尖干黃。硫酸亞鐵可防止蘇鐵葉片黃化,促使葉色滋潤濃綠,還能刺激植株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