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填筑施工采用“三階段、四區(qū)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藝平行流水作業(yè)。“三階段”包括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整修階段;“四區(qū)段”包括填筑區(qū)段、平整區(qū)段、碾壓區(qū)段和檢測區(qū)段;“八流程”包括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平整、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測簽證和路基整修。
1. 測量放樣
進行全線中線貫通,定出填筑邊線樁,并用石灰撒出路基邊線,清表預壓結束后,及時恢復路基中樁,放出填筑邊線,并用石灰撒出線路中線、填筑邊線并標出松鋪高度,以便控制填土厚度。
2. 地基表層處理
路堤基底的壓實度應不小于 90%。原地面坑、洞、穴等,應在清除沉積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層回填分層壓實,壓實度符合規(guī)定。
泉眼或露頭地下水,應按設計要求,采取有效導排措施后方可填筑路堤。
地基為耕地、土質松散、水稻田、湖塘、軟土、高液限土等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局部軟彈的部分也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地下水位較高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
3. 填方區(qū)上料
運料前,挖方區(qū)的填料經(jīng)試驗合格后使用。采用挖掘機或裝載機裝車,自卸汽車運輸?shù)教罘絽^(qū)。汽車卸料時,安排專人指揮,按每層30cm 的松鋪厚度計算卸料密度,由遠及近進行卸料,一層料卸完后,即停止卸料,進入攤鋪和整平階段。
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要求表
4. 填方的平整
當填方區(qū)一層填料上料完成后,按層厚 30cm 的松鋪厚度、采用裝載機初步攤鋪,并在初平后的填料上來回碾壓,完成初步壓實。然后采用平地機整平,每層初步平整完成后,并形成一定的路拱以利排水。對機械無法到達邊角處采用人工找平。
5. 填方的壓實
在經(jīng)過平整后的填層面上采用大噸位振動式壓路機碾壓。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小半徑曲線段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重疊 0.4~0.5m,縱向碾壓輪跡重疊 0.4~0.5m,壓路機的行駛速度控制在 4km/h 之內,初壓時采用靜壓,然后改為振動壓實,其壓實遍數(shù)均由試驗確定。機械無法到達邊角處或壓實機械不能達到要求的地方,采用蛙式打夯機進行處理。
6. 壓實度檢測
采用灌砂法進行檢測,路堤填筑前,每種填料按試驗規(guī)范要求取樣進行土工試驗,確定土樣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各填層所測得的壓實度必須符合路基填筑壓實度規(guī)范要求,否則要繼續(xù)進行碾壓,或對填料進行含水量分析,看是否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圍之內,若偏大或偏少,則分別采取翻松涼曬和灑水濕潤等措施進行處理后重新進行碾壓,直至符合下表要求為止。
土質路基實測項目表
7. 沉降穩(wěn)定觀測
施工前,在離路基沉降區(qū)范圍以外的穩(wěn)定區(qū)域埋置 2 至 3 個觀測基點,用全站儀及水準儀精確定出基點的標高及基線的方位;在路基兩側的路堤坡腳處、坡腳以外 2m 和 4m 處每隔 200m 分別對稱埋置3個測點,測點用 10×10×60cm 的鋼筋混凝土樁制成。在路基填筑前根據(jù)基點的標高及基線的方位用全站儀觀測定出測點的初始位置,并作好記錄;在路基填筑過程中,每天對測點進行一次觀測(測點位移變化不大時,可 3 天一次或 7 天一次),并記錄觀測數(shù)據(jù)。當測點的水平和豎向位移超出規(guī)范要求的值時,地基沉降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這時必須立即停止填筑,并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待路基穩(wěn)定后方可繼續(xù)填筑。
8、質量保證措施
1、選擇當?shù)胤€(wěn)定性良好并具有一定強度的土作填料。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數(shù)大于 26、含水量超過規(guī)定的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堤填料,必須采取滿足設計要求的技術措施,經(jīng)檢測合格且 cbr 值滿足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方可使用。
2、為保證壓實度和壓實范圍,路基兩側各超填 50cm。超填部分不必挖除,但邊坡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破面平整、邊坡平順。
3、嚴格按照“首件認可證”確定的不同填料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shù)、最佳含水量、最佳機械組合和施工組織進行施工。
4、嚴格控制“四度”、認真處理“八部”。
四度:松鋪厚度、平整度、壓實度、寬度。
八部:原地面結合部、雞爪地形部、陡坡直立部、標段結合部、半填半挖部、臺背結合部、基坑回填部、層面結合部。
由于八個結合部不能同步施工或壓實度不均衡,施工中除嚴格按設計要求執(zhí)行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對于地表縱坡大于 1:5 的斜坡地段,在路基填筑前要求原地面開挖成內傾坡度 2-4%和寬度不小于 2.0m 的臺階。
②、對于填挖交界落差大、地形陡峭、開挖臺階難度較大地段,應按 2 米高開挖 1 米寬的臺階施工,并在每填筑 2.0m 或 5.0m 時對交界處進行夯實處理。
③、對于 v 型溝槽在清表工序驗收后,應采用大噸位羊角碾壓路機夯實處理,直至原地面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各標段之間和作業(yè)段之間分層填筑,每層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 2 米。
邊界處理
邊界處理分為填前地基處理、填方過程中的周邊處理。由于原地面與填料結構不同,二者密度、承載能力不同,如果不對原地面進行有效處理,易發(fā)生接合部沉降病害。填前地基處理首先是對地基進行簡易的挖探,如果地表下面土質良好,狀況穩(wěn)定,則清除地表植被、樹根、垃圾和不良土質后即可進行填前壓實。山谷底多為山坡土沖積而成,土質松散,厚度較大無法進行填前壓實,則進行清淤換土回填壓實處理至原地面以下 40cm。剩余部分采用 5%灰土進行回填。
橫向半填半挖段填方
(1)為防止橫向半填半挖段因填筑不當而引起橫斷面內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進而產(chǎn)生縱向裂縫,首先在施工時清理好原地面,有規(guī)則地劃半填半挖交界面,以確保良好拼接。
(2)根據(jù)設計要求,原地面橫坡不陡于 1∶5 時,在半填斷面原地面表土翻松后進行分層填筑;地面橫坡陡于 1∶5 時,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 2 米的臺階,臺階頂面挖成 2%~4%的內傾斜坡,再進行分層填筑。填筑從低往高分層攤鋪碾壓,做到挖填交界處密實無拼痕。
(3)半填半挖段開挖時,先處理好下半填斷面的原地面,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開始開挖上挖方斷面,對開挖出的材料按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程師的要求進行填運處理。半填半挖交界面采用鋪設塑料土工格柵進行路基處理時,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
縱向挖填交界地段填方
(1)為防止縱向挖填段因填筑不當而引起橫向裂縫,首先在施工時清理好填方段的原地面,清理長度不小于 50m,有規(guī)則地挖出縱向填挖交界面,交界面盡量與路基中心線垂直,以確保良好拼接。
(2)挖填交界處填方路段縱向坡度不陡于 1∶10 時,在翻松原地面表土后分層填筑;縱向坡度陡于 1∶10 時,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m 寬的臺階,臺階頂面挖成 2%~4%的內傾斜坡,再進行分層填筑。填筑從低往高分層攤鋪碾壓,做到挖填交界處密實無拼痕。
(3)縱向挖填交界處開挖時,先處理好填方處原地面并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再開始開挖挖方斷面,對開挖出的材料按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程師的要求進行填運處理。
(4)路堤分層填筑
在施工中始終堅持“三線四度”,三線即:中線、兩側邊線,且在三線上每隔 20 米插一小紅旗,明確中線、邊線的控制點;四度即:厚度、密實度、拱度、平整度??刂坡坊謱雍穸纫源_保每層層底的密實度;控制密實度以確保路基的質量及工后沉降不超標;控制拱度以確保雨水及時排出;
控制平整度以確保路基碾壓均勻及路基不積水。對于壓路機無法碾壓區(qū)域,可采用蛙式打夯機擊實 6~8 遍,直到達到規(guī)定壓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