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在云南全境均有分布,資源豐富,變異繁多,特點突出,開發(fā)選育時間早,栽培者眾,佳品迭出,有廣闊發(fā)展空間。云南春蘭多生長于櫟樹林和松杉櫟混交林中,山區(qū)村寨附近林地或田頭地角灌木叢下、蕨類植物叢中亦有生長,不太認方位,但以山勢較平緩地帶為多。較喜含豐富腐殖質,排水、通氣性較好之地,以ph值在5.5—6.5之間沙壤土為佳。 云南春蘭原生環(huán)境復雜多樣,且一些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還較為嚴酷,故園藝栽培時大多優(yōu)于原生境,所謂“糠籮跳入米籮”,家養(yǎng)比原生境長得快、長得好、發(fā)苗率高,這也得益于時下云南蘭家摸索出了一套較成熟的栽培管理方法。
一、場地。云南春蘭稍喜陽,應盡量挑選東向或東南向場地栽培。如條件不允許,西向場地只要采取相應措施也行。筆者及一些云南蘭家限于條件用西向陽臺栽培亦能收到較好效果。
二、盆器。云南春蘭上盆由于根系一般不太發(fā)達,吸收和輸送水分功能不太強大,為避免漬水漕根,所用盆器不必過大。一般四五株一叢中型植株用7號塑料盆即可(內徑13cm左右),如株型較小或單株獨苗5~6號盆便可(內徑10cm左右)。盆小不易漬水漕根,且盆土干得較快,能增加澆水頻率,有利于蘭花生長。
三、植料。云南春蘭對植料不苛求,多種植料或配比只要輔之相應環(huán)境和管理均能栽培好。經(jīng)多年實踐摸索,現(xiàn)云南蘭家已形成基本趨于一致的植料配比:麻栗樹葉、顆粒紅土、蛇木、塑料顆粒、松針、顆粒樹皮等60:20:5:5:5:5。其中顆粒紅土大多用省內保山、紅河等地的紅壤顆粒土,以及貴州盤縣褐色顆粒土。有的蘭家就地取材選用成分純凈、見水不易化開或不經(jīng)攪拌不化開的當?shù)氐纳w粒土亦可。本配置以麻栗樹葉為主,其它成分根據(jù)盆器大小、栽培環(huán)境、管理習慣等增減,如管理到位大多能收到較好效果。 部分云南蘭家仿照臺灣及日、韓蘭家,用植金石、云南本地顆粒紅土、四川崇州顆粒紅土、碎磚粒、顆粒松樹皮或沙松樹皮等,在其中摻少許麻栗樹葉或蛇木等,效果亦好。 筆者所在的玉溪有的蘭家沿用蓮瓣蘭植料配比:約80%麻栗樹葉,i0%蛇木,10%塑料顆粒或植金棉等。用小盆栽培,管理上多朝陽,勤澆水,蘭花長得又快又好,成苗快,發(fā)苗率高。 另,由于植料中有機質的成分較多,容易帶有病原體,故除塑料顆粒和顆粒紅土外,其它植料使用前全部經(jīng)高溫蒸過。 云南春蘭栽培對植料總的要求是養(yǎng)分適當,濾水透氣,無毒無害即可。
四、光照。云南春蘭稍喜陽,管理上可比蕙蘭、豆瓣蘭、秋芝稍陰,比蓮瓣蘭、春劍、寒蘭、墨蘭稍陽。一些云南蘭家將蘭棚較當陽處留給春蘭,或每天上午從日出至9時前后給春蘭兩三個小時全光照(或隔一層玻璃、陽光板),其它時間著斑駁的“花達光”或散射光,所植春蘭矮壯墩實,葉片較多,葉質厚硬,假鱗莖圓實,易著花。在蘭花樁形培養(yǎng)和催花上,陽光是最好的“造型師”,也是不花錢的最佳“催花劑”。這也是春蘭不開花的原因。
五、水分。如果盆器不大、植料泡松,濾水透氣,植株健康,則可用重水法,即勤澆多澆,生長期一般3天—6天澆一次透水,這樣蘭花生長迅速,成苗快,發(fā)苗多。但具體還視盆器大小、植料配比、栽培環(huán)境、管理習慣、植株苗情、天氣陰晴等而定。如側重扣水偏干栽培,蘭株生長速度較慢,影響成苗時間及發(fā)苗率。
六、濕度。云南春蘭對空氣相對濕度無過高要求,只要盆內水分控制得當,栽培環(huán)境濕度高低一點無大碑,濕度低一點葉面干爽,植株還不易糊葉起斑。
七、溫度。在氣候無大寒大暑等極端溫度的地區(qū),不必人工過度干預栽培環(huán)境溫度,而應順應物候,該冷則冷,該熱則熱。但春末及夏天如遇酷暑,蘭棚溫度高過30℃時,則需多開窗或用風扇等通風降溫。
八、施肥。如選用以麻栗葉為主的植料配置,依云南蘭家習慣,大多在前期處理麻栗葉時已摻入10%左右的羊糞,故栽培時一般不必再加其它基肥。如盆器較小,植株生長茂盛,再加重水植蘭,澆水頻率高,肥分吸收和流失較快,栽培兩三個月后可選用花寶、高萃等市售花肥噴施葉面或灌根,亦可施用發(fā)酵后的稀薄豆餅水、蒿芝水、羊糞水等有機肥。但春蘭因植株纖巧,終歸不太受肥,故施肥宣施薄肥,且頻率要低。
云南春蘭病蟲害防治等和其它蘭屬植物相比無特殊要求,故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