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花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花芽分化、落葉進入休眠,經(jīng)過冬季低溫打破休眠,在高溫、長日照條件下開花。據(jù)此規(guī)律,人們利用高海拔地區(qū)溫差大促進八仙花花芽分化、用冷庫低溫處理打破休眠,促使八仙花提早開花上市,但盆栽八仙花株型大,所需冷庫面積相應較大,而且現(xiàn)有的促成栽培用扦插苗,養(yǎng)殖系數(shù)較低,生育周期長,導致促成栽培成本太高,不宜于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本研究以八仙花2年生組培苗,利用蘭州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結(jié)合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合理應用,達到促使八仙花組培苗幼齡植株冬季開花,降低了栽培成本,為其大規(guī)模工廠化生產(chǎn)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shù),實現(xiàn)八仙花周年生產(chǎn)目標。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種苗為八仙花沒有開過花的2年生組織培養(yǎng)苗紅色品種(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瞬物細胞室提供);多效唑為15%可濕性粉劑(江蘇省宜興市生物化工廠出品)。
1.2、試驗地點與設施
試驗地在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榆中和平基地。加溫催花設施為節(jié)能日光溫室,溫室內(nèi)置有暖氣。
1.3、試驗方法
2005年6月8日將供試八仙花苗從溫室移至戶外蔭棚下培育。挑選280盆生長勢相對一致的八仙花苗進行試驗處理。
13.1不同濃度多效唑處理7月21日上午取120盆八仙花,平均分成6組,對其葉面噴施多效唑50mg/l、100mg/l、150mg/l、200mg/l、250mg/l(以原藥計)溶液,藥量以整株葉面開始滴液為度,對照噴清水。
13.2不同時期噴施多效唑處理分別于6月15日、7月15日、8月15日,每次取20盆供試八仙花苗進行葉面噴施150mg/l多效唑溶液處理,藥液量同上,對照噴清水。
13.3不同時間加溫催花時間處理取80盆供試八仙花苗于7月12日用150mg/l多效唑溶液進行葉面噴施處理,然后平均分成4組,分別于10月10日、10月20日、11月1日、11月10日從戶外轉(zhuǎn)入節(jié)能日光溫室開始加溫催花,催花溫度起初為10℃左右,以后逐漸升溫至晚上15℃,白天25℃左右。
2004年和2005年9月下旬至11月10日蘭州市榆中和平基地戶外溫度平均變化情況:9月20日至10月1日最低平均溫度8~13℃,最高平均溫度18~20℃;11月1日~10日最低平均溫度-1~2℃,最高平均溫度8~14℃。
1.4、調(diào)查項目
上述試驗處理,前兩組均于11月1日移入日光溫室培育,且同時觀察3組處理的植株生長和開花狀況,分別于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后(2005年11月1日前后)和盛花期(2006年1月26日左右)進行植株生長量、開花率的測定,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取各組數(shù)據(jù)的平鏡進行分析。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多效唑(pp333)不同濃度、施用時間不同,對八仙花組培苗促成栽培效果的影響。
2.1.1不同濃度多效唑?qū)Π讼苫ńM培苗促成栽培開花率及觀賞性的影響一盆商品價值高的八仙花成品,株高和冠幅比例接近1∶1~15,植株健壯,枝繁葉茂,花枝多,花色艷麗。從試驗結(jié)果看(見表1),試驗組和對照組八仙花苗都在春節(jié)期間開花,但多效唑濃度不同對其觀賞性的影響程度不同。濃度越大(大于200mg/l),株高降低幅度大,但其冠幅、葉片也相應大幅度縮小,觀賞性降低。濃度太?。ㄐ∮?0mg/l)則植株生長快,導致枝條細長柔弱、不易挺立,影響觀賞價值。從開花情況看,處理組開花率和平均每株花枝數(shù)分別比對照高20%~50%和10%~80%。這說明,多效唑?qū)Π讼苫ㄓ忻黠@的促進開花作用,但隨著濃度增大,對開花率、平均花枝數(shù)和花序形態(tài)的影響呈相對抑制作用,在多效唑濃度為250mg/l時,開花率為80%,平均花枝數(shù)和花序直徑都不如對照組。證明多效唑?qū)Π讼苫ù俪稍耘嘈Ч挠绊懪c其濃度關系密切,應用濃度在100~150mg/l時,八仙花組培苗促成栽培開花率為100%,每株花枝數(shù)4枝以上,植株觀賞價值高,促花效果最好。
2.12不同時期施用多效唑?qū)Π讼苫ńM培苗促成栽培開花率及觀賞性的影響在自然條件下,八仙花于每年秋季平均溫度降到19℃以下時,枝條頂芽開始花芽分化。在八仙花組培苗促成栽培中應用多效唑是為了抑制植株營養(yǎng)生長促進其生殖生長,促使花芽分化。因此,多效唑施用時間對促成栽培效果也很關鍵。試驗結(jié)果(見表2)表明:7月中旬使用多效唑?qū)Π讼苫ńM培苗營養(yǎng)生長抑制作用強,使得株高、冠幅比例相稱,葉色濃郁,促花效果顯著,開花率高達100%,花序直徑13.2cm,花色艷麗,單株花枝數(shù)多,比其它試驗組和對照組多60%左右,促成栽培效果好。
2.2、加溫催花開始時間對八仙花組培苗促成栽培效果的影響
八仙花在其花芽分化基本完成以后,必須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低溫(45℃以下)處理,然后開始加溫催花。因此做了不同加溫催花時間對八仙花組培苗促成栽培效果影響的試驗。蘭州地區(qū)一般于9月下旬以后戶外夜間溫度已降到8~13℃,基本可以滿足打破八仙花花芽休眠的要求(見表3),開始加溫催花時間較遲時,雖然株高、冠幅比例協(xié)調(diào),枝繁葉茂,觀賞性好,但從花枝數(shù)、盛花期和開花率來看,都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11月1日進入溫室開始加溫催花的八仙花,全部在春節(jié)期間開花,平均每株花枝,開花率高達100%,株型也好,商品價值較高,可以按預期時間供應市場。
3、小結(jié)與討論
(1)八仙花的花芽分化質(zhì)量決定其促成栽培效果,應用多效唑研究證明,7月中旬可能是八仙花花芽的生理分化前期,所以這時使用施用100~150mg/l多效唑,有效抑制了其植株體內(nèi)ga的生物合成,導致其營養(yǎng)生長減緩,促進其生殖生長,有利于花芽分化形成,相應提高了開花率和植株的觀賞價值,促成栽培效果最好。另外在蘭州地區(qū)9月份以后日照逐漸縮短,晝夜溫差增大,夜溫已在10℃以下,這時期將八仙花組培苗移到戶外培育對其花芽分化也起促進作用。
(2)八仙花組培苗促成栽培的成敗與溫度關系密切,在其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后,要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低溫(45℃以下)處理,使未分化完全的花芽繼續(xù)分化,并且促使開花抑制因子消失,打破芽體休眠,然后開始加溫催花。研究證明,在蘭州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一般于11月10日將戶外培養(yǎng)的2年生八仙花組培苗0~8℃自然低溫下處理40~50d移入溫室中開始用節(jié)能日光溫室加溫催花,起初溫度控制在15℃,以后逐漸升溫至25℃左右,促成栽培效果好。
(3)要想讓八仙花組培苗幼齡植株在春節(jié)期間開花,且具備相應的商品價值,除了花卉調(diào)控技術(shù)的合理應用,先進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也必不可少,栽培土壤必須疏松、有利于透水、透氣。必須定期供給肥、水和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