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窩落箐有條古道可翻越無量山,翻過去就是安定鎮(zhèn)的老倉河茶區(qū),從窩落箐到安定的迤倉走山路6個小時可到。從兩邊的茶樹來看,兩邊的蒙化人種茶時間相同,明末清初蒙化人遷入瓦渡科山、羅家地村那些一二百年的茶樹應是蒙化人所種。
瓦渡科山下的村子都種茶,都有古茶樹,順著大路走,路上邊路下邊都是茶園。從羅家地走出約2千米可看到一條大山箐,一條小河從山等里沖出來,水量很大水很清,這地方叫巖峰箐,河叫巖峰箐河,羅家地村地界到此為止。河那邊是二耙地老茶地,二耙地老茶地約有100畝,全是民國時期種的茶樹,老茶地上邊是望不到邊的新茶園,從茶園面積來看窩落箐的村民新中國成立以后是以茶為生,茶是窩落的主要產(chǎn)業(yè)。
窩落水多,二耙地也有叫鐵廠河從高巖上流下來形成幾級瀑布一級級瀑布滾落,形成團團水花非常好看,從鐵河瀑布看瓦渡科山,瓦渡科山形狀又不同了,山頂變成了一塊金字塔形的巨壁,峰頂下的羅家地村個就被綠的茶園包圍著,過了鐵廠河又進入另一片古茶區(qū)一一八一村民小組,八一村村頭長著一棵3人才能合圍的大酸包樹,這是古時寨子里的人祭拜的竜樹(即神樹)。
古道在竜樹下穿過,竜樹又是占代的指路樹,有大竜樹的地方那里的村寨歷史就不是三五百年可以說的了,現(xiàn)在八一村的村民稱這棵大竜樹為供果樹,每個月都要在樹下放些供品。1919年以前窩落箐的蒙化人每年開春前都要來竜樹下做祭竜活動,離竜樹不遠以前有座山神廟,現(xiàn)在廟已毀,僅剩兩段墻基大竟樹在村子邊,有大童樹山神廟舊址附近有一·片古茶園,最大的棵茶王樹圍已超過120厘米。
八一小組有20多戶人家是彝族和漢族雜居的村子,漢人清光緒木年從四川遷來,有些民國年間的茶樹是漢人們種的。八小組的茶地有1千米長,一直接到三角架山,三角架山因抗戰(zhàn)時期關國飛虎隊一架飛機在此墜落,民國政府在山上立了一個三角架紀念碑而得名三角架山前邊還有一片茶園—一鎖水閣大茶地,鎖水閣顧名思義是用來祭水的希望河水不斷不干,多留些在寨于子里在高山上有水才能建寨定居生存,在整個無量山,蒙化人的村寨大都建有鎖水閣,這是蒙化人所特有的一種水神崇拜。
鎖水閣山的茶園多為1958~1980年所種,順著山腰有1千米長,茶園有的已被雜木雜草吞噬,茶園面積太大村民們采不完。1980年以前鎖水閣旁還建過一個茶葉初制所,收購加工窩落箐幾個村的茶,初制所現(xiàn)已撤,幾個村的茶葉由農(nóng)戶自收自采自加工。本內容來自《茶出銀山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