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毒蛾[black dotted tussock moth] 又叫烏桕毛蟲,鱗翅目,毒蛾科。是烏桕主要是蟲害, 分布于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及貴州等地。
初孵幼蟲取食葉肉,3齡幼蟲取食全葉、嫩枝和果皮;冬季、早春葉落后幼蟲啃食1~2年枝條皮層,使枝條枯死,嚴重時會使全樹枯死,嚴重危害烏桕葉。
烏桕毒蛾雌蛾體長約12毫米,翅展約36毫米,前翅黃褐色,頂角處和臀角處各有一橙黃色區(qū),頂角處橙黃色區(qū)內(nèi)有2個圓形小黑點。成長后幼蟲體長36~40毫米,暗褐色,各節(jié)上均著生4個黑色毛疣,疣上著生灰白色細毛。腹部第1~3節(jié)稍大,毛疣也大。年繁殖2代,以3~4齡幼蟲在茶樹根際吐絲作網(wǎng)群集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上樹取食,5月下旬至6月中旬化蛹,6月上甸~7月中旬成蟲羽化、產(chǎn)卵。第一、二代幼蟲分別于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上旬開始孵化。幼蟲咬食葉片成缺口,老熟后爬至茶叢根際枯枝落葉問或土縫中結繭化蛹。天敵有黑卵蜂、姬蜂、絨繭蜂等。
防治方法:
一, 冬季清園,消滅幼蟲。冬季是防治越冬蟲的好時機,可捕殺群集在絲網(wǎng)中的烏桕毒蛾越冬蟲的好時機,挖出樹根部附近雜草中的繭蛹進行燒毀,減少來年蟲源。
二, 用煤油10kg+6%可濕性6660.5kg噴殺群集樹干上的越冬幼蟲。
三, 夏天幼蟲下樹避暑時可用90%敵百蟲和25%的亞銨硫磷乳劑1500倍液。
四, 成蟲盛發(fā)期以燈光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