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兩種,熟茶性溫和、刺激性小,是老少皆宜的茶品。普洱熟茶的工藝是1973年才有的。至今也有幾十年了,但是不管老熟茶還是新熟茶難有一喝就讓人記憶憂心的,尤其是老熟茶更沒有老生茶那么多的標桿茶。普遍反映熟茶不好喝,口感淡薄,反胃?u>巖韻卵剩?u>倉味重,有的茶友還說有一股糟糠的味道,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其中的緣由。
1、原料問題,普洱茶在渥堆發(fā)酵時風險是很大的,掌握不好就會出現燒堆或溫度過低酸澀難喝問題,就會成為一堆廢茶。所以自從有渥堆發(fā)酵技術以來,各商家尤其是以前的老茶廠,為降低風險,都會采用價格便宜的雨水茶(夏茶)、等級低的秋茶作原料來渥堆發(fā)酵做成熟茶。用這些原料發(fā)酵的熟茶湯色紅亮、通透很漂亮,喝起來口感就很差了,一般剛出堆的茶頭一兩年是沒法喝的。導致到現在熟茶大家只注重湯色不注重口感。才有現在的什么“勐海味”了,“老地”味了(老地就是指這塊地發(fā)酵熟茶的次數多、年份越長,發(fā)酵出來的熟茶越好),這樣的說法。真是這樣嗎?肯定不是?,F在市場上一餅口感很好的熟茶難找!不過也不能說就沒有好的熟茶,知道為什么香港的茶商在購買熟茶原料時都挑茶葉沉甸甸的買嗎?好的熟茶早都被別人買走了。話說到這肯定有人不服,能理解,因為很多人都沒喝過頭春發(fā)酵的熟茶。
2、倉儲問題,越陳越香,其實熟茶更容易做到。熟茶在渥堆時就會產生陳香味,在加上長期儲存就會更香?,F在市場上的老熟茶幾乎都沒有達到越陳越香,反而讓倉味、霉味占了先機,什么棗香、參香、樟香都是躲在倉味喝霉味的后邊。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藏茶地域都是高濕、高溫地區(qū),能沒有倉味、霉味嗎?
3、觀念問題,剛有渥堆發(fā)酵技術的時候,由于技術不是很成熟,用低成本的原料發(fā)酵熟茶,這可以理解,可是這門技術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用雨水茶等低端原料來渥堆發(fā)酵熟茶不光是成為一種降低風險成本的借口,反而成了一種慣例和理所應當,熟茶發(fā)酵就應該用或者就必須用雨水茶、秋茶才能發(fā)酵。當我們做出用頭春料和春茶發(fā)酵的熟茶后,有很多商家質疑的再問:頭春能發(fā)酵熟茶嗎?你們掌握這門技術了嗎?是用的頭春或春茶料發(fā)酵的嗎?我們很自信的回答:是的!我們就是用頭春發(fā)酵的,而且我們只做頭春熟茶,不信你喝喝看。不要忘了世界工業(yè)有現在這么發(fā)達、科技有現在這么先進,是不斷的工業(yè)革命,革出來的,不是抱著老而保守的觀念,抱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