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萬物復蘇,百花盛開,而油菜花也不甘示弱的前來“爭艷”。近年來,不少地方立足油菜花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和旅游業(yè),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賞,例如江西婺源、湖南衡陽、江蘇興化、浙江麗水、福建虹山等。其實,油菜花除了有觀賞價值,是觀光資源,還兼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食用價值。
油菜花海醉游人 產業(yè)多功能開發(fā)技術同步推進
傳統(tǒng)生產工藝存隱患 技術、設備升級成關鍵
隨著中國油菜產業(yè)的發(fā)展,油菜也成了中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花種子含油量達35%以上,可以榨油。除此,油菜還可當作飼料用,其嫩莖及葉也可以當作蔬菜食用。不過,油菜主要還是以榨油為主,是中國大食用植物油原料。
近些年,機械化、規(guī)?;庸ぺ厔菝黠@,促進了油菜收購價格上漲,使農民種植油菜積極性有所提升,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也為糧油加工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但傳統(tǒng)小型榨油坊一般采用高溫炒籽和熱榨工藝,操作條件差,生產出的產品色澤深、品質低,存在質量安全隱患。
*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馬洪濤曾表示,針對油菜精深加工轉化能力弱、技術裝備水平落后等,需要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引進*加工設備,實現高品質菜籽油供給,為做大做強油菜精深加工提供了基礎。
據筆者了解,金石眾民農機合作社積極引進大型烘干設備、*的菜油精加工自動生產線。由此,合作社生產的菜籽經過13個小時的烘干、14個小時的壓榨和精加工,再包裝成桶,即形成清澈透亮純正的菜油成品。
菜籽油加工技術取得實質性成果
針對菜籽油加工產業(yè)面臨的品質低、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低等技術難題,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研制出高品質菜籽油7d產地綠色制備新型技術裝備與自動控制系統(tǒng),徹底突破了低溫低殘油壓榨、低溫綠色精煉、自動控制等關鍵技術裝備,并且顛覆了傳統(tǒng)土榨工藝,生產出營養(yǎng)、安全、色香味形效俱佳的菜籽油。
此外,與傳統(tǒng)榨油工藝相比,工序減少了50%以上,采用物理壓榨、精煉技術,無化學添加、無三廢排放,能耗降低20%以上,生產成本減少30%以上,有效地契合了提倡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要求。
筆者獲悉,目前,湖北枝江、湖南沅江、江西瑞昌等地引進菜籽油加工技術,并建立了5噸/天生產線,有效地解決了傳統(tǒng)加工工藝帶來的弊端,使得生產的菜籽油香味濃郁、色澤純正、口感,并富含多種活性功能營養(yǎng)成分。
小編結語:一直以來,菜籽油是油菜花重要的經濟價值體現,其加工品質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食用安全。隨著加工技術的突破性發(fā)展,不僅有利于穩(wěn)定油菜生產,增加健康食用油供給,還為推進油菜產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