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有原則
準備三件事:好茶、好水、好茶具。
泡茶三要素:茶葉用量、泡茶水溫、沖泡時間?!?br> 怎么泡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
如沖泡一般綠茶,茶水比1:50,即每杯(以普通玻璃杯為例)放3克左右的干茶。如白茶、紅茶,4—5克;黑茶8—9克;青茶(烏龍茶),占容器容積的1/3—2/5。
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沖泡水溫一般以80度(指水燒開后再冷卻)左右為宜。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
泡飲烏龍茶、紅茶、黑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茶汁浸出受時間與沖泡次數(shù)左右
從原料角度來看,細嫩的茶葉茶汁浸出快,粗、老、完整的茶葉,茶汁出來速度慢;從加工制作角度看,初制過程中茶葉揉捻充分或被切碎,茶汁就容易沖泡出來。
實驗表明,無論什么茶,其浸出物的多少,與泡茶水溫、沖泡后到出湯之前所靜置的時間關(guān)聯(lián)極大:水溫高、時間長,則浸出物多;反之,則少。
大體來說,以上述標準水溫浸泡3分鐘左右(傳統(tǒng)白茶為5分鐘),所有類別茶葉,第一次沖泡,可溶內(nèi)含成分浸出量占可溶物總量的50%~55%;第二次沖泡一般約占30%;第三次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
從其營養(yǎng)成分(茶葉中的維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沖泡80%被浸出,第二次約15%,第三次沖泡后,基本全部浸出。
茶的香氣和滋味,一泡茶香氣濃郁,滋味鮮爽;二泡茶雖濃郁,但味鮮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氣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經(jīng)沖泡則無滋味。
正因如此,在諸多場合(如茶館、茶葉店),人們一般選擇縮短靜置時間,以使每一泡浸出物相應(yīng)減少,而沖泡次數(shù)得以增加。這種做法雖不完全符合科學(xué),卻也經(jīng)濟實惠可以接受。
·一杯茶泡幾次
一般綠茶和花茶,沖泡以3次為宜;烏龍茶在沖泡時投葉量大,茶葉粗老,可以沖泡7次及以上;紅茶5次左右,紅碎茶通常適宜于一次性沖泡;黑茶則8—9泡及以上。
怎么飲
有些人自己喝茶,一杯從早泡到晚,這不可取。
茶葉經(jīng)過多次沖泡,一些難溶的有害物質(zhì)(如某些極微量的殘留農(nóng)藥)逐漸浸出,飲這類茶對人體有害。
理想的泡飲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再另換一杯茶,這樣比較科學(xu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