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去除有機物的機理主要有三個方面:(1)、帶正電的金屬離子與帶負電的有機物膠體發(fā)生電中和而脫穩(wěn)凝聚;(2)、金屬離子與溶解性有機物分子形成不溶性復合物而沉淀,(3)、是有機物在礬花表面的物理化學吸附。有機物形態(tài)不同,其去除機理也不一樣。對于分子量大于10000的有機物,其形態(tài)呈膠體狀態(tài),主要靠機理1和3的作用去除,分子量愈大,憎水性愈強,愈易被吸附在礬花表面,去除率越高。對于分子量在1000~10000的有機物,其形態(tài)可能處于膠體和真溶液之間,去除機理主要是脫穩(wěn)凝聚、聚合沉淀和表面吸附的綜合作用,去除不*。分子量小于1000的有機物親水性強,只能靠2和3機理去除一小部分。試驗中出現(xiàn)的分子量低于500或1000的有機物在混凝后反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部分被大分子有機物或其它無機膠體吸附的小分子有機物在混凝過程中由于這些大分子有機物或膠體與金屬離子絡合而釋放出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