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無腦買茶的人,要不就是不懂茶的“暴發(fā)戶”,只認定價錢貴,就一定能買到好茶;要不就是沒錢還不學(xué)習茶知識的人,只敢花點小錢去買幾餅試試看,買到好喝的算是燒了高香,買不到也不心疼,反正損失也不大。
以普洱茶為例,勐??h就有幾百家茶廠,還有大大小小的初制所、代加工廠,很多茶廠還特別喜歡在包裝上印制“古樹純料”“單株”“老班章”等字樣,但是否就是這些原料,真的很難鑒別。
普洱茶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沒有標準,無法鑒別!
那么我們暫且不論山頭,今天就先給大家剖析一下,制作一餅普通價格的正常茶葉成本是多少。
原料價格在40-50元一公斤,差不多可以做3餅茶,再加上人工費、工廠代加工費、棉紙包裝設(shè)計、宣傳推廣、門店加盟費等,一餅茶低于100元,可以說基本沒辦法賺幾塊錢了。
除非每個茶企都像大益一樣,有超高的市場需求量,有些標桿茶,如7572、7542等,屬于日常口糧之選,平民都喝得起。
但是人家出貨量大啊,而且也只有少部分這類產(chǎn)品,是被定為流量產(chǎn)品,也就是說真正賺錢的,其實是背后諸如:軒轅號、倉頡號等一波又一波新品在發(fā)揮市場作用。
經(jīng)過幾番經(jīng)銷商的輪回,價格不知道翻了多少番?
實話實說,買到好喝的,物有所值的茶,真的太難了。更別說無腦買茶了,即使你是多大的土豪,也填不起普洱茶這個無底洞。
價格低到離譜的茶,我勸你不要買,畢竟這樣的價格也出不來什么好茶。有的茶友為了喝到好茶,不遠萬里親自去到茶山買原料,壓制成餅,但是代價更大了,如果遇到不實誠的“領(lǐng)路人”,依舊會被宰。
說白了,還是不能無腦買茶,要用經(jīng)驗和智慧武裝自己。等到喝茶喝得多的時候,好茶入口就是舒服的,但是不好的茶,入口就會很清晰。嘴巴會很真實地告訴你。
貴有貴的口感,便宜也有便宜的口感,只要身體能接受就好,畢竟喝茶也是個自我認知提升的過程,喝得越多就越能辨別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