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蟬類
為害荔枝、龍眼的蟬類有同翅目蟬科的黑蚱蟬,蛾蠟蟬科白蛾蠟蟬、青蛾蠟蟬,廣翅蠟蟬科有八點廣翅蠟蟬,沫蟬科的有白帶沫蟬。此外還有小綠葉蟬、紅蟬,以及蠟蟬科的龍眼雞等。分布于我國柑橘、蘋果、葡萄、龍眼等果樹產(chǎn)區(qū),為害果樹枝干、嫩梢、花穗、果梗,產(chǎn)卵于小枝條,造成枝條枯死。
(1)黑蚱蟬(cryptotympanaatrutafabricius),又名蚱蟬、知了等。
為害狀成蟲刺吸枝條上的汁液,并能用產(chǎn)卵器插入一年生或當年枝梢木質(zhì)部造成“爪”狀卵窩,從枝梢外表可看到很多小傷痕,排列較整齊,由于破壞了水分養(yǎng)分的正常輸送,致使枝梢上部逐漸干枯。若蟲吸收根部的汁液。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38~48毫米,體黑色,有光澤,被金色細毛。復眼突出,淡黃色。觸角短小,剛毛狀。頭部有紅黃色斑紋,中胸背板發(fā)達,突起。前后翅透明,翅脈金黃色。雄蟬腹部1、2節(jié)腹面有鳴器,能鳴叫。雌蟬腹末有產(chǎn)卵器,有聽器,無鳴器。卵長橢圓形,微彎,長2.4~2.5毫米,乳白色有光澤。若蟲末齡若蟲體長35毫米左右,黃褐色或棕褐色。前足發(fā)達,形似成蟲,具翅芽,缺鳴器和聽器。
生活習性數(shù)年完成一個世代,以卵和若蟲在土中越冬。越冬卵隨著枯枝落土后開始孵化,若蟲在土中蛻皮5次,吸取樹根汁液,潛居土中。老熟若蟲在廣東5月上中旬破土而出,多數(shù)在傍晚以后,從樹干基部爬上主干或主枝或分枝上或葉背蛻皮羽化成蟲。成蟲喜在楝科樹上群集棲息和鳴叫,5~9月可見成蟲,6月是成蟲盛發(fā)期,6~7月是產(chǎn)卵盛期。產(chǎn)卵主要是樹冠外圍1~2年生枝,每一產(chǎn)卵枝平均有卵146粒,卵期10月個左右,成蟲壽命60~70天。
防治方法
①秋冬翻土,殺死部分若蟲。5~6月發(fā)現(xiàn)枯枝及時剪除。采果后及冬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條,集中燒毀,減少蟲源。
②若蟲羽化出土前,用塑料薄膜包扎樹干,阻止老熟若蟲爬上樹蛻皮。
③5~7月田間粘捕成蟲,或夜間燈光誘殺。
④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成蟲盛發(fā)期,早上噴灑20%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有比較好的防治效果。
⑤人工捕捉成蟲。夜間在成蟲棲息處,舉火把并搖動樹枝,成蟲受驚撲火,可捕捉之。
⑥保護天敵。
(2)白蛾蠟蟬(lawanaimitatemelichar),又名青翅羽衣,俗名白雞。
為害狀成蟲、若蟲群集在較蔭蔽的枝干、嫩梢、花穗及果梗上刺吸汁液,有大量白色棉絮狀物覆蓋枝條并排出蜜露易誘發(fā)煤煙病,影響正常生長。為害果實使品質(zhì)變劣,受害嚴重造成落果。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20~21毫米,雄成蟲體長16~20毫米。初羽化時為黃白色至綠色,體被白色蠟質(zhì)。頭部向前尖突,復眼灰褐色。前翅略成三角形,粉綠或黃白色,外緣平直,頂角尖而突出,翅上有1個大白斑及幾個小白點。后翅白色或黃白色或粉綠色,半透明。后腳發(fā)達,善跳。卵長1.5毫米,長橢圓形,淡黃色白。卵塊長方形。若蟲體長8毫米,長橢圓而略扁平,被白色棉絮狀蠟質(zhì)物,翅芽發(fā)達,腹部及翅末端平截,腹端有成束白色粗長蠟絲。
防治方法
①剪除過密枝、枯枝,以利通風,防止產(chǎn)卵,減少蟲源。
②用小竹掃把若蟲掃落捕殺,或用捕蟲網(wǎng)捕殺。
③嚴重發(fā)生果園,若蟲盛發(fā)期,噴灑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或52.25%農(nóng)地樂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2500~3000倍液,或48%毒死蜱(樂斯本)1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1000倍液加yz-910展著劑3000倍噴霧防治,也可結(jié)合防治蝽象、蒂蛀蟲進行。噴藥時要均勻噴灑到枝梢及樹冠內(nèi)膛枝,或直接噴在若蟲群集處。
(3)青蛾蠟蟬
青蛾蠟嬋(salurnismarginellusguer)為害狀同白翅蠟蟬。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9~11毫米,淡黃綠色。胸背有3條隆脊。前翅近后緣端部1/3處有明顯的紅褐色鈕斑。翅上有自基部向翅后放射狀的淡黃綠色斑點。卵長橢圓形,淡黃白色。若蟲淡碧綠色,2齡以后有翅芽,腹部第6節(jié)背面有成對橙色圓環(huán),腹末有2大束白蠟絲。
生活習性與白翅蠟蟬相似,5月上旬若蟲發(fā)生,6月上旬成蟲盛發(fā)。但無群集性,多為分散取食。
防治方法參考白翅蠟蟬的防治方法。
(4)八點廣翅蠟蟬
八點廣翅蠟蟬(ricaniaspeculumwalker)又稱八點蠟蟬、八斑蠟蟬。屬同翅目,廣翅蠟蟬科。為害龍眼、荔枝、柑橘、蘋果、板粟等果樹和多種農(nóng)作物及花卉、樹木等。
為害狀成蟲、若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枝條汁液,排泄物易引起煤煙病。雌成蟲產(chǎn)卵時將產(chǎn)卵器刺入枝莖內(nèi),使被害枝枯黃、勢弱。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6~7毫米,翅展18~27毫米,頭、胸黑褐色至淡污褐色,足和腹部褐色,復眼黃褐色;額區(qū)中脊明顯;觸角黃褐色。前胸背板具中脊1條;前翅具灰白色透明斑5~6個,外緣2個斑較大。翅斑常有一定變化。后翅煤褐色,翅脈明顯。卵長卵圓形,乳白色,長1.2~1.4毫米。若蟲近羽化時背部出現(xiàn)褐色斑紋,體形菱狀,腹末有白色蠟絲3束,散開如屏。
生活習性湖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一年發(fā)生1代,以卵越冬。若蟲5月下旬至6月中旬孵化,群集于嫩枝上取食汁液,4齡蟲分散為害,7月上旬開始成蟲羽化,9~10月仍可見成蟲為害。每頭雌成蟲一年可產(chǎn)卵4~5次,數(shù)十粒到150余粒。產(chǎn)卵時雌蟲將產(chǎn)卵器刺破當年生梢皮層直達木質(zhì)部,將卵產(chǎn)于其中卵粒排成卵塊,外被白色絮狀絲。蟲量大時被害枝上刺滿產(chǎn)卵痕。若蟲共5齡,約40~50天;成蟲25~50天;卵期270~330天。
防治方法
①冬季結(jié)合修剪,剪除被害產(chǎn)卵枝條集中燒毀,以減少蟲口基數(shù)。
②蟲量多時,在若蟲羽化期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噴霧24%萬靈水劑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
此外,有少量發(fā)生的綠葉蟬、紅蟬、白帶沫蟬等,防治方法參考白翅蠟蟬的防治方法。
(5)龍眼雞
龍眼雞(fulgoracandelarialinnaeus)為害荔枝、龍眼、橄欖、芒果等果樹。其中以龍眼受害最重。
為害狀若蟲和成蟲刺吸樹干或枝梢的汁液,發(fā)生嚴重時,可使枝條衰弱、干枯,還會導致落果,其排泄物可引起煤煙病。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37~42毫米,體橙黃色。頭額伸長向上彎如長鼻。額突背面紅褐色,腹面黃白色,散生白色小點。胸部紅褐,有零星白點。腹面黑褐色。前翅綠色,基部有帶狀黃紋數(shù)條,外半部有橫排列的圓形白或黃斑。后翅橙黃色。卵倒桶形,近白色,將孵化時灰黑色,卵塊上被有白色蠟粉。若蟲初孵若蟲酒瓶狀黑色。腹部兩側(cè)淡灰色。
生活習性一年發(fā)生1代,以成蟲靜伏于枝條分叉處的下側(cè)越冬。翌年3月成蟲開始活動、取食,5月中旬為交尾盛期,交尾后7~14天開始產(chǎn)卵,卵多產(chǎn)在2米左右高的樹干上或徑粗5~15毫米的枝條上,每雌蟲產(chǎn)卵一塊,每塊60~100粒,數(shù)行縱列成長方形,并被有白色蠟粉。卵期19~30天,6月中旬為若蟲期。低齡若蟲有群集性,善跳躍。9月出現(xiàn)新成蟲,成蟲善跳能飛,一旦受驚便彈跳逃逸。
防治方法
①在越冬成蟲產(chǎn)卵前進行人工捕捉。在產(chǎn)卵期,結(jié)合修剪或疏枝,剪除或刮除卵塊。若蟲期掃落若蟲滅之。
②保護天敵。
③在若蟲低齡期噴藥防治,可參照防治白蛾蠟蟬的藥物。
1.1.23天牛類
為害荔枝、龍眼的天牛較常見的有龜背天牛、星天牛、蔗根天牛等。均屬鞘翅目、天??啤?
(1)龜背天牛
龜背天牛(aristobiatestudovoet)龜背天牛分布于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區(qū)。主要為害荔枝、龍眼、番荔枝等果樹。
為害狀幼蟲蛀害主干和枝條,孵化出的幼蟲在皮層下蛀食,后蛀入木質(zhì)部,形成扁圓形的坑道,每隔一定距離咬一小孔與外界通氣并排出蟲糞。影響水分和養(yǎng)分的輸送,導致樹勢衰弱,嚴重的枝干被鉆空,使大枝枯萎,甚至全株枯死。成蟲咬食枝梢皮層,致枝梢干枯。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20~35毫米,長形,鞘翅上滿布橙黃色斑塊,每一鞘翅上有十多個黑色條紋將黃白斑圍成龜狀斑塊。雌成蟲觸角與鞘翅等長,雄成蟲觸角超過鞘翅端2~3節(jié)。頭部、觸角第1、2節(jié),體軀腹部、足均為黑色。觸角第三節(jié)起黃黑相間,黑色為為絨毛。卵長橢圓形,長4.5毫米,初期乳白色,近孵化時黃褐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約60毫米,扁圓筒形,白色帶淺赤,前胸背板黃褐色,并有黃褐色“山”字形紋。胸足退化。無腹足,代以各體節(jié)腹面和背面突起的移動器為坑道內(nèi)的行動器官。蛹體長約30毫米,裸蛹,初期乳白色,后期黑色。
(2)星天牛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r)星天牛分布于國內(nèi)各?。ㄗ灾螀^(qū))。主要為害荔枝、龍眼、柑橘等多種果樹及苦楝等樹木。
為害狀幼蟲蛀食樹干基部和主根皮層,使皮層遭受破壞,影響水分、養(yǎng)分的輸送,致使葉片枯黃脫落。嚴重時樹皮開裂,全株枯死。成蟲咬食細枝皮層,也咬食葉,被害處呈球狀剝皮,導致枯梢,影響樹勢。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13~39毫米,體漆黑色有光澤,前胸背板有3個瘤狀突起,側(cè)刺突粗壯,鞘翅表面有白色細毛組成斑點,形成不規(guī)則5橫行。觸角第3~11節(jié)各節(jié)基部具淡藍黑色毛環(huán)。雌成蟲觸角略長于體長,而雄蟲角則超過體長1倍。卵長圓筒形,乳白色,近孵化時黃褐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45~67毫米,扁圓筒形,乳白色至淡黃色,前胸背板前半部各有一個黃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