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又名華東山茶、晚山茶、耐冬、曼陀羅樹、茶花等,是我國名貴的木本花卉之一,深受人們喜愛。常采用的傳統(tǒng)繁殖方法是硬枝繁殖方法,成苗率較低;而采用山茶花嫩枝扦插繁殖,成苗率可達100%,有的當(dāng)年可出圃,繁殖系數(shù)大,經(jīng)濟效益看好?,F(xiàn)將其繁殖技術(shù)介紹如下:
最佳繁殖季節(jié)。5-6月是扦插繁殖的最佳季節(jié)。這一時期正是高溫高濕,易生根,插條最易成活。有塑料大棚或溫室條件的,一年四季均可采用此方法進行繁殖。
插條的選擇處理。選擇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呈褐色的枝條做插條。這種枝條營養(yǎng)充足,枝條粗壯,生命力旺盛,傷口易愈合,極易繁殖新株。觀察新梢是否成熟,可看新梢表面的皮層是否轉(zhuǎn)變成烏褐色,若已轉(zhuǎn)變成烏褐色,說明其已半木質(zhì)化或木質(zhì)化,可剪下做當(dāng)年的插條。插條一般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帶3個芽),基部在節(jié)下部位剪切。插條上保留1片至2片葉子,剪好后隨即將基部放入清水中,以保持插條濕潤。然后每50根至100根插條捆成一捆,將基部浸泡在萬分之一的萘乙酸溶液中約24小時,再取出用清水洗后進行扦插。
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一是溫度條件。扦插最佳氣溫為18-25℃,若溫度過低,插條不能萌發(fā)新根;溫度過高,如超過35℃,則插條易于干燥變枯。二是濕度條件。濕度條件要適宜,要求扦插場地及周圍空氣濕度達到60-65%,濕潤的空氣有滋潤暴露在空氣中的插條的作用。場地過于干燥,則插條易干枯,不易萌發(fā)新芽;若場地過于漬澇,插條基部也會腐爛變質(zhì)。三是光照條件。扦插初期,光照時間要短一些,強度要弱一些,不能照直射光。扦插成活后,見光時間可稍長一點,上午9時前都可見光。山茶花喜陽光,但忌夏天強光照射。四是適度的空氣流動。扦插場地應(yīng)保持環(huán)境整潔、無污染、無灰塵,若場地長期郁閉,則易發(fā)生蟲害,也易腐爛。保持周邊環(huán)境空氣流通,對促進早生根成活十分有利。
扦插方法。盆、木箱或苗床均可作為扦插之地。將剪下的枝條及時用萘乙酸處理后,按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至15厘米插入床土中,深度以露出葉子為準(zhǔn),插時應(yīng)注意將土壓實,使床土與插條緊密結(jié)合,利于快生根。若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時扦插,剪下的枝條要用濕毛巾或塑料薄膜進行包扎保濕,待再扦插時使用。用盆插的每個小盆插6-10根即可,中盆可插20根,大盆可插30根以上,插好后再澆足水分。苗床每平方米可扦插500根左右,插后要澆足定根水。
插后管理。扦插結(jié)束后,隨即給苗床澆一次透水,保持苗床濕度在95-100%。插后15-20天,插條即可產(chǎn)生愈傷組織,此后澆水宜略微減少,保持床土濕度85%即可。插條產(chǎn)生愈傷組織后,10-20天開始生根,此時要進一步減少澆水量,只要保持床土濕潤即可。與此同時,插條扦插后應(yīng)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拱棚,薄膜下部用泥土壓實,以保持棚內(nèi)溫度。插條生根后,遇到晴天溫度高時,可將膜兩頭揭開,以利于通風(fēng)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降低膜內(nèi)溫度。溫度高時可向葉片上噴些水。6月底至7月初,插條可完全生根,此時,可將扦插苗帶土移栽在露地,株距為10-15厘米,行距為50-60厘米。移栽后可用竹枝或樹枝為其搭個蔭棚,避免陽光直射而影響扦插苗的成活力。扦插苗移栽成活后15-20天,可澆施一次稀薄的糞肥水,促其生長,以利于培育出健壯的植株。10月份可撤除蔭棚。圃地要保持濕潤,及時淺鋤松土除草。12月或翌年1月苗木就可以出圃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