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我國的許多地方,在結(jié)婚的每一個過程中,往往都離不開茶來做禮儀。
以茶為禮
自唐太宗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帶去茶開始,茶就作為婚禮禮儀的一部分,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唐代,飲茶 之風(fēng)盛行,茶葉也成為婚姻不可少的禮品。宋代,茶由女子結(jié)婚的嫁妝禮品轉(zhuǎn)變?yōu)槟凶酉蚺忧蠡榈钠付Y。元明時期,“茶禮”幾乎為婚姻的代名詞。女子受聘茶禮稱“吃茶”。清朝仍保留了茶禮的觀念,有“好女不吃兩家茶”的說法。
此外,各民族也普遍流行著婚禮中以茶為禮的風(fēng)俗。如蒙古族訂婚,說親都要帶茶葉表示愛情珍貴。回族、滿族和哈薩克族訂婚時,男方給女方的禮品都是茶葉 。回族稱訂婚為“定茶”,“吃喜茶”,滿族稱“下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