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始載于《本經(jīng)》.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
【 采 收 】: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 低溫烘干后悶至皺皮, 色變黑時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 規(guī) 格 】:商品按產(chǎn)地有合溪梅、建梅、廣東梅、川梅之分, 規(guī)格有統(tǒng)裝, 去核兩種.以個大, 肉厚, 核小, 外皮色烏黑, 味酸者質(zhì)佳.以產(chǎn)于浙江長興者zui.
【 性 狀 】:
呈扁圓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 直徑1.5-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 皺縮不平, 一端有明顯的圓臍.果肉質(zhì)柔軟, 可剝離.核果堅硬, 凹凸不平, 棕黃色內(nèi)含淡黃色種仁一粒.果肉稍有特異酸氣及煙熏氣, 味極酸.
【 成 分 】:本品主含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谷固醇、蠟樣物質(zhì)及齊墩果酸樣物質(zhì).
【 藥 理 】:
本品水煎劑在體外對多種致病性細菌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劑能抑制離體兔腸管的運動.能促進膽汁的分泌.在體外對蛔蟲的活動有抑制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性味歸經(jīng)】:酸、澀, 平.歸肝、脾、肺、大腸經(jīng).
【 功 效 】:斂肺止咳, 澀腸止瀉, 安蛔止痛, 生津止渴.主治肺虛久咳, 久瀉久痢, 蛔厥腹痛, 虛熱消渴, 崩漏下血;外治胬肉外突.
【 用 法 】:煎服, 3-10g, 大劑量可用至30g.外用適量, 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止瀉止血宜炒炭用.
【 注 意 】:外有表邪或內(nèi)有實熱積滯者均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