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苗
劈接是果樹育苗、高接換種的傳統(tǒng)嫁接方法,適用于蘋果、梨、桃等果樹,但在棗樹上的應用效果不理想,一般嫁接成活率為60%-70%,這主要是由于:①酸棗砧木木質硬、韌性差,劈砧木和插接穗時極易產(chǎn)生過深的縱向裂縫,造成捆綁時不易包嚴綁緊,從而影響砧穗的愈合;②砧木皮層表面的大部分不是切開而是撕裂開的,造成與接穗皮層難以對齊、密接;③接穗木質也很堅硬,削接穗時用力大,極易造成封蠟脫東秩去保水作用,而且接穗也很難削成平整斜面。為此,必須尋找適于棗樹嫁接的新方法。據(jù)我們多年的育苗實踐,并結合河北、山西等棗區(qū)的嫁接經(jīng)驗,總結出一套利用修枝剪嫁接棗樹的改良劈接法,應用效果良好,嫁接成活率達90%以上,而且砧穗選擇余地大、嫁接速度快、成苗率高,一般每人每天可嫁接1000株以上,一級苗出圃率可達80%左右?,F(xiàn)將其嫁接方法和主要特點介紹如下。 一、嫁接過程: 1.接穗和砧木的準備: 棗樹落葉休眠后到枝芽萌動前均可采集接穗,但以2-3月份采穗芽質較好,最好是隨采隨用。為使接后幼苗生長一致,應選芽點飽滿、粗細及枝類一致的接穗。就枝類而言,以當年生一次枝萌芽后的長勢最強,尤其是頂牙和棗頭摘心后的第一個側生主芽;二次枝以彎曲度大的非徒長枝長勢好。另外,長勢與品種特性密切相關,梨棗、大白棗、大白鈴、晉矮3號等品種嫁接的苗木長勢強,二次枝長勢也良好;壺瓶棗、駿棗、贊皇大棗、晉矮1號等品種長勢稍差,尤其是贊皇大棗的二次枝嫁接后極少抽生棗頭,長勢最差。所用接穗為蠟封接穗,具體做法是蠟封前先剔除枝條上的托刺,然后在每節(jié)距芽點上部1cm、下部5-8cm處分段剪截。若接穗存在失水現(xiàn)象時,可用清水浸泡3-5小時后晾干再蘸蠟;也可先將剪回的枝條砂藏于窖內,待嫁接前再剪截分段后蠟封。蠟封時的蠟液溫度以80-100℃為宜,溫度過低時,蠟層最易脫澆,過高則易燙傷接穗。蠟層應薄厚均勻、全面周到。最后將接穗裝入塑料袋或紙箱放在陰涼的地窯中貯存,并要加強濕度管理,通過檢查接穗有無腐爛和失水皺縮現(xiàn)象來調節(jié)濕度。 砧木的培育方法是:在上年春季當?shù)販剡_到10℃以上時即可播種酸棗核或仁,華北地區(q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前平整、灌水、耕翻、耙耱土地,播后鋪膜。采取寬窄行的播種方式,寬行距60cm,窄行距30cm,株距15cm左右,667平方米(畝)條播酸棗核20kg或仁2.0kg,即可達到留苗10000株左右的要求,點播為條播用種量的7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用酸棗仁播種育苗的地應實在些較好,以利于種子扎根和破土出苗。一般播后1個月左右即可出全苗,應注意及時破膜放苗和間苗,當苗高達30cm左右時進行摘心,以增粗基徑。苗期應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可在春季嫁接前1周左右灌1次透水,這在干旱地區(qū)和干旱年份尤為重要。 2.嫁接時期: 嫁接時期根據(jù)各地棗樹物候期來定,一般發(fā)芽前15-20天(氣溫達10℃以上,樹液開始流動)即可開始嫁接,在山西晉南和晉中地區(qū)分別為3月上中旬和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嫁接操作方法: (1)對修枝剪的要求。由于削接穗、劈砧木均用修枝剪,因此,修枝剪的質量對嫁接速度和成活率有重要影響。一般要求修枝剪開刃好、鋒利且刀口不變形、不開叉。手持剪刀的方法是:刃口朝向四指,拇指放在刃背一側。 (2)削接穗。①第一剪:以左手持接穗芽端,芽點朝下,接穗下端朝外,在距芽點5-6cm處,將剪口平面與接穗上端呈30-45°夾角向下剪成一斜面。②第二剪:芽點朝外,拇指與中指捏住芽兩側,食指伸開,支撐住接穗下端。然后張開剪口,以剪口窄邊卡在第一個切面與食指指端之間,再以刃邊貼住接穗削成長3-4cm有斜面。③第三剪:芽點朝里,繼續(xù)固定接穗,食指稍曲回,以不接觸已削成的斜面為限。再以剪刀窄邊卡在第二個削面前端,然后刀刃貼緊接穗,靠剪口窄邊的支力和右手向前的削力的共同作用,剪削成第三個斜面,同時第一個斜面已被剪去。這時,接穗下端已形成一個楔體,楔體靠芽一面長而寬,背面則短而窄。④第四剪:在楔體前端邊緣不平或不齊時應進行修整,以避免不易插穗和砧穗接觸不良。具體做法是:芽點朝外,按第三剪方法固定接穗,剪口平面垂直芽的側面,并與接穗成30-45°夾角,沿邊緣剪齊即可。 (3)剪砧木。①第一剪:嫁接前先將砧木平茬。嫁接時選根頸處的平直部位,將剪刀斜朝下30-45°剪砧,使砧木斷面成一斜面。②第二剪:在斷面高的一側邊緣上,剪口平面與垂直方向成一夾角剪下,夾角大小因砧木粗度而異,一般為20-30°,切口面斜向下方,剪至砧木的1/2-2/3粗度處即可,切面長3cm左右。 (4)插接穗。插穗時,芽面一側與砧木劈口光滑的一側靠緊,使二者形成層對齊,慢慢插至接穗略露白即可。當砧穗 粗細不同時,以一側形成層對齊為準。 (5)綁帶:將已剪好的長10cm、寬3cm的塑膜條(彈性好,厚度0.14mm)自下而上包嚴綁緊。不能留有縫隙,以免接口失水或進水,同時可減少接口處砧木萌生。 4.接后管理: 為保證接穗正常萌芽生長,應及進除去砧木萌芽,一般來說,自萌芽起1周1次,連抹3次,直至不影響接穗萌芽和正常生長。如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頭現(xiàn)象,應及進選優(yōu)去劣留單頭;有的品種的二次枝只抽生棗吊,應盡早掐棗吊尖,以刺激主芽萌發(fā)棗頭。另外應加強前期肥水管理,一般苗高10cm左右時結合追肥澆水1次,以后視苗木生長狀況和旱情再澆1次,至落葉后土壤封凍前灌越冬水。生長期除追肥外,應每隔15天葉面噴施0.3%尿素等促進苗木生長。在蟲害防治主要是萌芽期的食芽象蟲甲 、金龜子和生長期的紅緣天牛、紅蜘蛛。 二、主要特點: 1.提早嫁接、延長苗木生長期:春季氣溫回升后,樹液開始流動,砧木尚未離皮,此時即可進行嫁接,一般可提前到萌芽前15-20天,從而提早萌芽,延長苗木生長期,最終獲得較高的成苗率。在山西太谷地區(qū),4月初嫁接,4月15日蠟層破裂,4月20日左右接口完全愈合、接芽萌發(fā),5月初開始旺盛生長,一般出圃時一級苗率可達80%左右。 2.砧穗利用率高:傳統(tǒng)的劈接和皮下接等,嫁接方法常使部分細砧木和粗接穗無法利用,而采用改良劈接法,則對砧穗的粗細度組合要求不嚴格,即使粗接穗也可配合細砧木嫁接利用,擴大了砧穗選擇余地,提高了砧穗利用率,但在生產(chǎn)上為保證苗木質量,一般要求砧木基徑0.5cm以上為宜。 3.嫁接速度快:該方法嫁接工具單一,嫁接省力、易操作,且技術簡單實用。只要掌握“四剪接穗,兩剪砧木”的技術要領,達到動作連貫一致、靈活運用,一般1人1天可接1000株以上,最快可達1800株。 4.嫁接成活率高:由于切口傾斜,從而可有效防止砧木劈裂。同時,在切口的夾力下,砧木切口與接穗削面密接,二者形成層能很好地吻合,易綁緊包嚴接口。更為重要的是,削接穗時,剪刀支點多在接穗上,只要持穩(wěn)接穗,就容易削成平整的斜面。因而可顯著提高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最高可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