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很多不了解它價值的朋友只把它當路邊隨處可見的雜草,無聊的時候摘一朵用嘴吹散開來別與一番趣味。但其實蒲公英有著很大的藥用價值,除此之外,蒲公英嫩苗及嫩葉可生食、涼拌、炒食、做湯、鹽漬咸菜等。
一、生長特性
蒲公英適應性強,喜光耐寒、耐熱、耐寒耐瘠,抗病能力很強,少發(fā)生病蟲害,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可栽培。
二、整地施肥
選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種植。深翻20~25cm,整平耙細,做成長10~20cm、寬1.2~1.5m、高15cm的畦,或做成45cm寬的小壟種植。每畝施有機肥4000~4500kg,過磷酸鈣15kg,均勻地撒入畦內。
三、播種
1.種子處理
將種子置于50℃水中浸種,放于25℃下催芽。種子無休眠期,從春到秋可隨時在露地播種,冬季可溫室播種。
2.露地播種
在畦面或壟上采用條播或撒播兩種方式。條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cm開淺橫溝,播幅約10cm,種子播下后覆土1cm,然后稍加鎮(zhèn)壓。撒播:在平畦上撒播,每畝用種1公斤左右,播種后蓋草保溫保濕,出苗時揭去蓋草,約7~10天即可出苗。
3.溫室播種
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育苗移栽。若大棚或中小拱棚栽培,可于第二年2~3月間扣上農膜,3月下旬采收新芽,此時市價較高,可增加收入。
四、田間管理
蒲公英生長期間應經常進行中耕松土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壟為止。封壟后可人工拔草,并進行間苗、定苗,間苗株距為3~5cm,定苗株距為8~10cm。溫室內撒播株距6cm。
五、肥水管理
保持土壤濕潤和地力是蒲公英生長的關鍵。每次間苗和收割1次后,結合澆水施1次速效氮肥。收割后3~4天內不澆水,以防爛根。生長期間應追1~2次肥,每次每畝施尿素10~14kg,磷酸二氫鉀5~6kg。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秋播者應在入冬前澆封凍水、施越冬肥。每畝畦面上施有機肥2500kg,過磷酸鈣20kg。春節(jié)返青后,可結合澆水施尿素10~15kg,過磷酸鈣8kg。
六、采收
第一年收割1次或者不收割,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層大葉食用或用刀割取心葉以外的葉片食用。自第二年起,每隔15~20天割一次,當葉基部長至10~15cm時,可一次性整株割取,捆扎上市。每年可收割2~4次,即:春季1~2次,秋季1~2次。如作為藥材出售,可在晚秋采挖帶根的全草,抖凈泥土曬干即可。
以上就是蒲公英栽培要點,想要種植蒲公英的農戶朋友可以先參考學習一下,蒲公英目前在北方大面積栽種得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