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茶膏的一些用途

發(fā)布時間:2024-03-26
二龍戲珠茶膏賞鑒一是做為獨立的茶品納入宋代的茶品名錄。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寫《茗荈錄》時,就將兩款茶膏納入其中:一種是“玉蟬膏”,另一種是“縷金耐重兒”。
雖然《茗荈錄》主要記述茶事的十八個趣聞,但我們從這些描述中看到這兩款茶膏的名稱,標志茶膏做為獨立產品的存在。二是在餅茶制作過程中,有意識將餅茶表面用茶膏涂層,以增加餅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澤。這與唐代制茶中“含膏”工藝有明顯不同?;蛘哒f相比唐代而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宋朝的蔡襄(公元1012——1067年)曾做過宋仁宗的貢茶使(負責造茶進貢的官吏),在他著述的《茶錄》中對此有專門的描述:“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黃紫黑之異”。這里的“珍膏”就是茶膏。
當到了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1135年)時,對“珍膏油其面”則顯得更為重視,甚至把“膏”的質量好壞做為鑒茶標準。他在其撰寫的著名的《大觀茶論》一書中,就如何從外觀鑒別餅茶時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膚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斂以實”。意思是說: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臉面,膏稀者,餅茶表面多皺紋;膏稠者,餅茶表面紋理不明顯,光亮凝聚,質地堅實。顯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的代表。但是,不幸的是,這種制茶工藝卻在明代戛然而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罷造龍團鳳餅,全部改為“散形茶”。我們姑且不對這種變革妄加評論——無論是進步還是倒退。但有一點確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這種變革使延續(xù)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藝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內,從此不見蹤跡。
上一個:微型計算機的組成
下一個:PP污水處理設備在農村污水中的應用

煤礦用鎧裝控制電纜【芯數、規(guī)格型號】
RTT0314R3FTP現貨庫存,最新價格
怎樣還原電腦系統(tǒng)還原(如何還原系統(tǒng)電腦)
5種Angular中組件通信的方法介紹
房屋中介糾紛怎么處理
hubner編碼器產品線全面評測(了解更多歐洲領先科技)
無錫豐儀智能測力儀駐貴州省售后服務中心
煤泥烘干機有什么特點?
裝配工藝規(guī)程的設計原則和基本內容
激光雕刻機工作原理與加工方法說明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