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何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生首烏功能解毒(截瘧)、潤腸通便、消癰;制首烏功能補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補肝腎。何首烏有三種繁殖方法,分別是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何首烏,為蓼科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植物的塊根、藤莖及葉均可供藥用,中藥名分別為:何首烏、夜交藤、何首烏葉。中藥何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生首烏功能解毒(截瘧)、潤腸通便、消癰;制首烏功能補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補肝腎。何首烏有三種繁殖方法,分別是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
何首烏果實于秋季成熟,采收后晾干貯藏,春季3月播種、育苗,按一般育苗地整地起畦,按行距6-7寸,開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撒于溝內(nèi),復土2-3分,蓋草、淋水,約半個月左右出苗,待苗高4-5寸時,即可定植,株行距0.8-1尺×1.2-1.5尺。
何首烏扦插繁殖:6-8月間剪取較堅實、健壯的枝條,長3-5寸,斜插于苗床,氣溫24-28℃,土壤保持濕潤,約經(jīng)15天左右生根,在經(jīng)一星期左右即可定植。定植規(guī)格同上。
何首烏壓條繁殖:6-8月植株生長旺盛時,選健壯、老株枝條,進行波狀壓條,埋入土壤約一寸,稍微壓緊,10余天即可生根,當年或次年春季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