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草創(chuàng)與中日禪宗流派關(guān)系

發(fā)布時間:2024-03-25
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禪宗思想,其禮法來源于禪門寺院清規(guī)中的茶禮??梢哉f,日本茶道出自禪宗。茶道體現(xiàn)了茶禪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禪。
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國傳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從中國傳人的。日本茶道源于中國茶道,日本茶道在草創(chuàng)過程中,中日兩國的禪僧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茶道草創(chuàng)于鐮倉時期(公元1192—1333年)和室町(1333—1573年)的前中期,相當于中國的南宋、元和明前半期。草創(chuàng)期起重要作用的禪僧有榮西、南浦紹明、道元、清拙正澄和村田珠光。
榮西禪師
一、中日禪宗派系傳承略說
(一)禪宗六祖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
禪宗重世系傳承,尊奉北魏時來華在嵩洛一帶傳禪的菩提達摩為初祖,奉魏齊間的慧可為二祖,隋朝的僧璨為三祖,唐朝的道信、弘忍為四祖、五祖,禪宗作為一個宗派實際創(chuàng)立于道信、弘忍之時。弘忍死后,門下發(fā)生分裂。神秀在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北方傳禪,稱“北宗”;慧能在以韶州曹溪寶林寺為中心的南方傳禪,稱“南宗”。
明:吳彬款達摩菩提樹下打坐圖
慧能死后,其弟子神會到洛陽一帶傳南宗禪法,并與北宗僧人辯論,主張南宗為正統(tǒng),曾一度遭到北宗的迫害。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正式確認南宗為正統(tǒng),以慧能為六祖,神會為七祖。
(二)五家七宗
神會的禪系史稱菏澤宗,因無有力的后繼者不久便衰落。神秀的北宗數(shù)傳后也漸失影響,倒是慧能的另兩位弟子青原行思、南岳懷讓以及他們的門徒,長期在現(xiàn)今的江西、湖南一帶地方傳法,吸引很多信徒,逐漸發(fā)展到全國。在唐末五代,南宗一系發(fā)展成五個流派,以后的禪宗實即南宗。青原一系,形成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南岳一系形成臨濟宗、溈仰宗。
青原行思
臨濟宗到北宋中期又分成兩派:黃龍慧南的黃龍派,楊岐方會的楊岐派。
臨濟兩派加上前五宗,史書通稱“五家七宗”。南宋以后“五家”中,只有臨濟、曹洞二宗流行,且臨濟盛于曹洞,所謂“臨天下,曹一角”。在臨濟兩派中,黃龍的勢力又遠不及楊岐。
(三)日本禪宗派系
鐮倉時代以后,中日兩國禪僧從中國向日本傳入禪者有48傳,其中有嗣法者并成為流派的有24派.這當中除道元、東明、東陵三派屬曹洞宗外,余皆為臨濟宗。在臨濟宗中唯有奉榮西為祖的千光派傳黃龍禪,其他20派皆傳楊岐禪。日本臨濟宗在近代又分為14派。
南宋以后,中國禪宗只流行臨濟、曹洞二宗。曹洞宗由日僧道元從天童如凈傳入日本,臨濟宗黃龍派禪法由日僧榮西從虛庵懷敞傳人日本。此后,中日禪僧傳入日本的臨濟宗皆屬楊岐派。
楊岐派在北宋初出了圓悟克勤,所著《碧巖最》為禪宗經(jīng)典,影響極大。其弟子著名的有大慧宗杲和虎丘紹隆,紹隆法系在宋元時期與日本臨濟宗關(guān)系最為密切。紹隆傳應(yīng)庵曇華,曇華傳密庵咸杰,咸杰有弟子松源祟岳、破庵祖先、曹源道生。
大慧宗杲
松源有弟子無明慧性、運庵普巖、掩室善開。無明的弟子蘭溪道隆,乃中國第一位赴日禪宗高僧,其法系稱大覺派。日僧南浦紹明從運庵弟子虛堂智遇受法,其法系稱大應(yīng)派.赴日僧大休正念和日僧無象靜照是掩室門下石溪心月的弟子,創(chuàng)大休派和無象派。趕日僧西磵子曇嗣法于松源系的天童山石帆惟衍,其法系稱西磵派。赴日僧明極楚俊嗣法于松源系的虎巖凈伏,其法系稱明極派。赴日僧竺仙梵仙嗣法于松源系的古林清茂,其法系稱竺仙派。日僧遇中周極嗣法于虎巖凈伏,日僧月林道皎、石室善玖嗣法于古林清茂,都是日本建宗立派之人。
虎丘紹隆
破庵弟子無準師范,號佛鑒,對日本臨濟宗影響很大。日僧辯圓圓爾從他受法,回國后在京都以東福寺為中心傳法,所培養(yǎng)的弟子成為日本臨濟宗的骨干人才,其法系稱圣一派。無準的弟子無學(xué)祖元、兀庵普寧赴日傳法,分別建立佛光派、宗覺派。赴日僧靈山道隱嗣無準門下雪巖祖欽之法,其法系稱佛慧派。趕日僧清拙正澄從破庵系的遇極智慧受法,其法系稱大鑒派。
元初,作為使者趕日的一山一寧,則是曹源的三傳弟子,其法系稱一山派。
二、徑山禪及徑山茶會
(一)徑山和徑山寺
徑山為天目山支脈,山勢雄偉峻拔,風(fēng)景秀麗,座落在今余杭市境內(nèi)。山有東西二徑,東徑通余杭城,西徑通臨安城。沿東徑拾級而上五里,便見莊嚴肅穆的“徑山寺”,自寺至峰頂又五里。
徑山寺始建于唐朝代宗時,開山祖為法欽.法欽又名道欽,為獨立于南、北宗的牛頭宗鶴林玄素的弟子,曾被代宗皇帝詔迎進京,賜號“國一”。法欽傳杭州鳥窠道林,道林傳杭州招賢寺會通。適唐武宗毀佛,五代紛爭,加之南宗禪的興盛,牛頭——徑山禪逐漸衰落。
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大批僧侶南渡。徑山毗鄰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市),先后有不少著名禪師住持徑山寺,使得徑山寺院和僧團得到很大發(fā)展。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年),寧宗皇帝御筆賜額“興圣萬壽禪寺”,自宋至元,徑山寺為江南禪林之冠,列“五山十剎”之首。不但國內(nèi)四方僧侶云集,日本禪僧也紛紛冒險渡海,慕名而至。
(二)徑山茶和徑山茶會
據(jù)傳徑山寺開山法欽曾手植茶樹數(shù)株,后漫山遍嶺,所制茶鮮芳特異,稱“徑山茶”。名山、名寺、名茶,相得益彰。
早在唐代,茶宴、茶會巳成為時尚。到了宋代,隨著制茶及飲茶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斗茶”也應(yīng)運而生。舉辦茶會、茶宴,坐談佛經(jīng),成為寺院不可缺少的活動。徑山泉清茗香,飲茶之風(fēng)很盛,經(jīng)常舉辦茶會、茶宴活動。把茶葉碾碎成粉末狀,用沸水沖泡調(diào)制的“點茶法”在這里也很流行。徑山飲茶風(fēng)俗相沿數(shù)百年,逐漸形成了一套程序化的點茶技法和“茶會”、“茶宴”禮法,成為佛教茶禮的代表。
(三)日本禪宗與徑山寺
臨濟宗楊岐派大慧宗杲,提倡“看話禪”,影響深遠。他兩度住持徑山能仁禪院,使徑山聲譽鵲起。大慧的同門虎丘紹隆的再傳弟子密庵咸杰,曾奉詔住持徑山寺,日本禪宗圣一派開山辯圓圓爾、佛光派開山無學(xué)祖元、宗覺派開山兀庵普寧是其弟子。祖元的佛光派在鐮倉、室町時期影響極大,其弟子一翁院豪也于1234年入宋到徑山無準禪師處參禪。大休派開山正念、無象派開山靜照嗣法于徑山寺的石溪心月,大應(yīng)派開山南浦紹明在徑山萬壽禪寺從虛堂智遇受法。
建長寺是日本最古老的修行禪宗寺廟,也是臨濟宗建長教派的最高寺院。興建于1253年,由南宋高僧蘭溪道?。ù笥X禪師)擔(dān)任初代主持。
大覺派開山蘭溪道隆曾到徑山參問無準師范、癡絕道沖,曹洞宗之祖道元曾到徑山參問浙翁如琰,日本禪宗始祖、千光派開山榮西和法燈派開山無本覺心都曾到過徑山。
由上可知,徑山寺是日本禪宗的重要發(fā)源地,對日本禪宗發(fā)展影響至深。
(四)日本茶道與徑山茶禮
中日禪僧在把中國禪宗傳入日本的同時,也把中國寺院的茶禮,特別是把徑山寺的“點茶”、“茶會”、“茶宴”傳入日本。這中間,榮西、南浦紹明、道元、清拙正澄等尤有殊功.
日本《類聚名物考》記載:“南浦紹明到余杭徑山寺濁虛堂傳其法而歸,時文永四年。”又說:“茶道之起,在正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由宋傳入”。日本的《續(xù)視聽草》和《本朝高僧傳》都說:南浦紹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帶回崇福寺.
可以說,日本茶道源于中國茶道,徑山寺茶禮是日本茶道的主要源頭之一。
三、茶圣榮西和臨濟宗黃龍派
(一)榮西和黃龍派
榮西(1141—1215年),字明庵,又號葉上房,俗姓賀陽,備中國(今崗山縣)人。日本仁安三年當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榮西搭乘商船入宋,求得天臺宗新章疏30余部歸國。日本文治三年當南宋淳熙四年(1187年)再次入宋,在天臺山萬年寺師事臨濟宗黃龍派第八代虛庵懷敞,受以禪宗正法。適逢大旱不雨,瘟疫流行。榮西受請代師進京作法求雨,竟“靈驗顯著,甘雨忽降,不日疫除。” 孝宋皇帝賜封榮西為“千光大法師”,并在徑山寺設(shè)特大茶會隆重慶賀。懷敞移住天童山景德寺,榮西隨侍左右。日本建久二年(1191年),領(lǐng)得法衣、祖印等歸國。榮西被后世奉為日本禪宗之始祖,其法系在古代稱“千光派”,近代臨濟宗建仁寺派奉其為開山祖。
榮西的弟子中以榮朝、行勇、明全最有名。榮朝的弟于辯圓圓爾、無本覺心后來分別成為圣一派,法燈派的開山祖,明全的弟子道元成為日本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
(二)榮西及《吃茶養(yǎng)生記》
榮西親身體驗了宋朝的飲茶文化和茶的功效,所以在歸國時,帶回了茶葉、茶籽以及植茶、制茶技術(shù)和飲茶禮法。他先后在他主持的禪寺試種茶樹,從他登陸的平戶至京都的一路上,都撒下不少茶籽,如富春院、背振山、圣福寺等。榮西還以五粒茶籽贈與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華嚴宗僧人),經(jīng)明惠小心種植,遂成名品。
榮西在承元五年(1211年)用漢文著《吃茶養(yǎng)生記》2卷,建保二年(1214年)又重加修訂。書中介紹了種茶、飲茶方法和茶的效用,稱“茶也,末代養(yǎng)生之仙藥,人倫延齡之妙術(shù)也”。在榮西之前,日本已種茶、飲茶,但榮西的著書和提倡,推動了日本種茶和飲茶的普及。
榮西在日本傳播宋地寺院里講經(jīng)布道的茶禮,豐富了日本的飲茶藝術(shù),為后來的茶道奠定了基礎(chǔ)。榮西在日本,同于陸羽在中國,獲得“茶圣”的稱號?!冻圆桊B(yǎng)生記》成為日本茶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四、茶道先驅(qū)南浦紹明和臨濟宗楊岐派
(一)南浦紹明和楊岐派
南浦紹明(1235—1309年),俗姓藤,駿河國(今靜崗縣)人。日本正元元年(1259年)入宋遍參名師,后在徑山萬壽禪寺從臨濟宗楊岐派松源系的虛堂智遇受法,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回國。曾任祟福寺住持33年。奉詔入京都,進宮為龜山上皇說禪,受任萬壽禪寺住持。后宇多上皇又在東山建嘉元禪寺,請其任開山住持。敕謚“圓通大應(yīng)國師”,故其法系稱“大應(yīng)派”。
紹明有弟子千余人,著名的有宗峰妙超、通翁鏡園等。宗峰妙超(1282—1337年)在京都城北紫野建立大德寺,被花園上皇賜以“興禪大燈國師”之號。大德寺因得不到掌實權(quán)的室町幕府的支持,一度敗落,直到15 世紀才恢復(fù)發(fā)展。
宗峰妙超弟子中著名的有徹翁義亨、關(guān)山慧玄等。妙超死后,花園上皇舍出花園離宮,改建成妙心寺,請慧玄為開山祖。妙心寺長期附屬于大德寺,一度被廢止,直到15世紀中葉才取得較大發(fā)展。義亨是大德寺二世,一休宗純、村田珠光就出于該系。
南浦紹明、宗妙妙超、關(guān)山慧玄和徹翁義亨及其后世弟子以京都大德寺、妙心寺為中心,致力于向各地城鄉(xiāng)傳播臨濟宗,在促進臨濟宗適應(yīng)日本社會,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演變中發(fā)揮重大作用。這一系又稱“應(yīng)燈關(guān)派”,十五世紀后有較大的發(fā)展,是近代日本臨濟宗的主流派。
(二)南浦紹明與茶道之起
前引日本《類聚名物考》、《續(xù)視聽草》,《本朝高僧傳》都認為日本茶道始于南浦紹明,紹明從宋帶回“茶臺子”等茶道具和茶禮,此實言之有據(jù)。
紹明在宋前后九年,一邊參禪,一邊學(xué)習(xí)徑山等寺院的茶禮?;貒埃鳛橘浳?,他得到一套臺子式末茶道具。紹明將茶道具連同七部中國茶典帶回了日本,一邊傳撣,一邊傳播禪院茶禮。晚年移居京都,又在京都傳播茶禮。其茶禮被弟子、大德寺開山宗峰妙超所繼承,從中國帶回的茶道具也從崇福寺轉(zhuǎn)到大德寺。大德寺的茶禮傳至一休宗純、村田珠光,不用說,對日本茶道的草創(chuàng)產(chǎn)生重大影響。
另據(jù)日本的西部文凈在其《禪與茶》一書中考證,在紹明帶回的七部茶典中有一部劉元甫作的《茶堂清規(guī)》,其中的《茶道軌章》、《四諦義章》兩部分被后世抄錄為《茶道經(jīng)》。從《茶道經(jīng)》中知,劉元甫乃楊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與湖北黃梅五祖山法演(楊岐三祖)為同門。他以成都大慈寺的茶禮為基礎(chǔ),在五祖山開設(shè)茶禪道場,名為松濤庵,并確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如果《茶道經(jīng)》的來歷真實的話,那就是意味著日本茶道四規(guī)——和敬清寂來源于中國五祖山松濤庵。同時也說明由南浦紹明帶回的茶典,對日本茶道思想的影響。
不論怎么說,南浦紹明作為日本茶道的先驅(qū)者的地位是不可置疑的。
五、道元、清拙正澄和茶道禮法
(一)道元和曹洞宗
道元
道元(1200—1253年),也名道玄、希玄,京都人。他原是榮西門下明全的弟子,貞應(yīng)三年(1223年)三月,隨師明全入宋求法。道元先在天童山師事臨濟宗楊岐派大慧宗杲的法孫無際了派兩年,然后離開天童山到外地訪師參禪,參問過的禪師有楊岐派大慧系的杭州徑山的浙翁如琰,臺州小翠巖的盤山思卓,平田萬年寺的元鼐。最后又回到天童山拜如凈為師,受教兩年。如凈是曹洞宗洞山下第十三代,為提倡“默照禪”的宏智正覺同門真歇了清法系的第三代。道元于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回國,以越前國(今島取縣)吉祥山永平寺為傳法中心,創(chuàng)立了日本曹洞宗。
(二)清拙正澄和楊岐派
清拙正澄(1274—1339年),福建連江人。在杭州從臨濟宗楊岐派虎丘系的遇極智慧受法,歷參當時的著名禪師。元泰定三年(1236年),應(yīng)邀赴日,先后任建長寺、凈智寺、圓覺寺住持。元弘三年(1333年)奉后醍醐天皇之敕到京都任建仁寺、南禪寺住持。信濃國(今長野縣)守小笠原貞宗從他受戒,建開善寺,請他為開山祖。正澄死后敕謚“大鑒禪師”,其法系稱“大鑒派”。
(三)道元、清拙正澄和茶道禮法
早在中唐,百丈懷海禪師便制定了《百丈清規(guī)》,對禪寺的布局、僧堂的造法,日常生活各種禮法等作了規(guī)定。原本已失,唯見殘篇。后來又有北宋宗頤的《禪苑清規(guī)》、南宋惟勉的《叢林校定清規(guī)總要》、元澤山一咸的《禪林備用清規(guī)》等。茶禮在“清規(guī)”中占有重要位置,且種類較多。茶道的禮法源頭之一便是禪宗的“清規(guī)”。
道元在興圣寺、永平寺,按照唐宋禪寺的清規(guī),如《百丈清規(guī)》,《禪苑清規(guī)》等,先后制定了《典座教訓(xùn)》、《辨道法》、《知事清規(guī)》、《赴粥飯法》、《對大己法》、《眾寮清規(guī)》等,后皆收入《永平清規(guī)》。道元是最早地把宋地禪寺清規(guī)完整地運用于日本寺院的日本禪僧?!队榔角逡?guī)》中對吃茶、行茶、大座茶湯等茶禮作了規(guī)定,這對其后的日本茶道禮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拙正澄在諸禪寺按宋元禪林清規(guī)管理僧眾的修行生活,“叢林禮樂于斯為盛”。他參考《禪苑清規(guī)》、《叢林校定清規(guī)總要》、《禪林備用清規(guī)》等,根據(jù)日本禪林情況編出簡要的《大鑒清規(guī)》。
小笠原貞宗在正澄及禪宗清規(guī)的影響下,創(chuàng)立了武家禮法。小笠原禮法廣行后世,茶禮也是其禮法的一部分。
禪宗寺院的茶禮以及在禪門清規(guī)影響下產(chǎn)生的小笠原派武家禮法,是日本茶道禮法形成的兩大源流。道元、清拙正澄對確立日本禪宗“清規(guī)”的作用重大,固此可以說是道元和清拙正澄奠定了茶道禮法的基礎(chǔ)。
六、茶道奠基人村田珠光和臨濟宗大應(yīng)派
(一)村田珠光和大應(yīng)派
南浦紹明法系的大應(yīng)派,室町時期沒有被幕府列入“五山十剎”之中,屬于大應(yīng)派的大德寺、妙心寺長期受到幕府的冷落,皆曾毀于兵火。文明六年(1474年),一休宗純(1394—1481年)奉敕任大德寺住持,致力于大德寺的復(fù)興。一休是后小松天皇之子,先師事五山禪僧周健,后師事大德寺住持華叟宗曇。一休的信徒遍布各階層,影響廣泛。
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1423—1502年),奈良人.珠光11歲便進了凈土宗寺院——稱名寺做了和尚,20歲離開稱名寺,流浪四方。30歲時到京都大德寺酬恩庵(今稱一休庵)師事一休宗純,學(xué)習(xí)臨濟宗楊岐派禪法,并從一休那里獲得印可,得到楊岐派著名禪師圓悟克勤的一張墨跡。該墨跡是克勤寫給弟子虎丘紹隆的,從紹隆那里展轉(zhuǎn)到一休手中。這一墨跡現(xiàn)在成為茶道界的寶物。
(二)珠光與日本茶道
茶會
珠光出生于寺院聚集的奈良,由于寺院的關(guān)系,那里庶民飲茶的歷史較長。珠光在受到奈良茶風(fēng)的薰陶之后,上京都大德寺修禪,接觸到了由南浦紹明從宋地傳來的茶禮和茶道具,并將禪悟?qū)腼嫴栉幕瑥亩鴦?chuàng)立了草庵茶——日本茶道的最初形式。室町時代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隱居京都的東山,在此修建了銀閣寺。由于義政的文化侍從、杰出的藝術(shù)家能阿彌的推薦,村田珠光作了義政將軍的茶道教師。珠光改革和綜合當時流行的書院茶會、云腳茶會、淋汗茶會、斗茶會等,結(jié)合禪宗的寺院茶禮,從面創(chuàng)立了日本茶道。
結(jié) 語
日本的茶文化從一開始就與佛教結(jié)下不解之緣。中日佛教徒不僅將中國的佛教傳入了日本,而且將中國的茶文化也傳入了日本。日本茶道源于中國茶道,徑山茶會是日本茶道的直接源頭之一。在日本茶道的草創(chuàng)過程中,臨濟宗、曹洞宗禪僧,尤其是臨濟宗楊岐派虎丘系禪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日本禪宗臨濟宗大應(yīng)派及其屬下大德寺派,對日本茶道的草創(chuàng)起了直接的作用。日本茶道與禪宗密不可分。
上一個:熟知中藥超微粉碎機的構(gòu)造 可更快進行清理維修工作
下一個:上海技術(shù)合同備案流程

為保證實驗室廢水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屏蔽式管道泵的結(jié)構(gòu)說明
環(huán)保實驗室設(shè)計要求
win7電腦怎么升級成win 10(電腦系統(tǒng)win7怎么升級到win10)
你遇見了這樣的茶會請別再叫我
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關(guān)于中職《機械制圖》教學(xué)方法探討
紡織行業(yè)加濕器的幾種選擇方法
單位公房拆是如何補償
【超聲波焊接機】在安裝時有哪些問題要注意?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