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茶,從神農(nóng)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客來敬茶”,這是中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tǒng)美德與禮節(jié)。直到現(xiàn)在,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11個喝茶的基本禮儀!
一、喝茶前
座位:
如今很少人知道客位的尊卑問題,雖然茶道里面講究的是客隨主便一說,不過喝茶的人多了,自然應(yīng)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面對主人,主人的左手邊是尊!順時針旋轉(zhuǎn),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不論茶桌上的形式如何,這個是不變的鐵律。
座位方面有一個特別的規(guī)定:忌諱對頭坐,就是頭對頭和主人面對面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兩個人,也不要坐對頭的,知禮的客人應(yīng)該坐主人的右手邊的卑位,人多實在避免不了坐對頭的情況,小孩來坐這個位子。
二、喝茶時
1、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jìn)屋后,要先讓座,后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xì)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wèi)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干凈不干凈,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么還愿意喝你的茶呢?現(xiàn)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適量
放置的茶葉要適量。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xí)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沖好。倒茶時,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如果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dāng)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缺乏誠意。
3、端茶要得體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tǒng)習(xí)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xiàn)在有的年輕人不懂得這個規(guī)矩,用一只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jié)M茶之后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fàn)C傷事故發(fā)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wèi)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舔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4、受茶要回禮
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yīng),喝茶是長輩的,用中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5、添茶要及時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給他們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務(wù)生來添茶。讓服務(wù)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會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dāng)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這樣也體現(xiàn)出自己對上司和客戶的尊重。
6、“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部就班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后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這個司爐的,俗稱“柜長”(煮茶沖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7、響杯擦盤,喝茶皺眉
客人喝茶提盅時不能任意把盅腳在茶盤沿上擦,茶喝完放盅要輕手,不能讓盅發(fā)出聲響,否則是“強(qiáng)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fā)現(xiàn)客人皺眉,就會認(rèn)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8、頭沖腳惜,二沖茶葉
主人沖茶時,頭沖必須沖后倒掉不可喝。因為里面有雜質(zhì)不宜喝飲,有“頭沖腳惜,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換茶”: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rèn)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9、“暗下逐客令”
如果主人有急事或者與客人話不投機(jī),長時間不換茶也不添茶,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10、“無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rèn)為“無茶色”。
“無茶色”會讓客人產(chǎn)生兩種感覺:一是茶已無色還在沖,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會讓客人覺得你對人不恭,辦事不認(rèn)真,效果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