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胡塞武裝的襲擊,近期通過紅海的航運量暴跌70%,但這種態(tài)勢似乎馬上就要扭轉(zhuǎn)了。聲明“全是中國人”或“隸屬俄羅斯”,成為集裝箱安全過海新策略?
據(jù)胡塞武裝高官最新聲明,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等國的船只可以安全通過紅海,在該海域航行時不會受到威脅。
原話是這樣的:“就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nèi)的所有其他國家的船只而言,他們在該區(qū)域的航行不會受到任何威脅。另外,我們準備確保他們穿越紅海時的安全,因為航行自由對我們國家(也)很重要。”
所有其他國家的船什么意思呢?結(jié)合胡塞武裝此前聲明,大抵是除了以色列、美國、英國利益相關(guān)船只外的意思。
紅海航運危機可把托運人和收貨人害慘了,承運人倒是賺得盆滿缽滿,很多人都在擔心,若長期僵持下去,會不會再次出現(xiàn)疫情期間的“一箱難求”和“天價運費”。
而胡塞武裝的最新聲明是否意味著紅海航運危機即將結(jié)束?跨境物流運價是否也會隨之迎來巨大降幅,逐漸恢復至紅海危機前的水平?
不過這個事情若往深了思考,貌似沒有這么簡單:“來自其他國家的船只”究竟是怎樣定義的呢?定義的根據(jù)是船只懸掛旗幟,還是船上貨物來源,又或是船只起運港/目的港?如果船上也有英國,美國、以色列等國貨物,又該如何定義和處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