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手法,是茶在作為飲品之前的最后一步。
這最后一個變量,至關重要,這也是茶藝師的價值所在。
茶藝師除了讓人賞心悅目以外,會不會泡茶,其實才是根本。
有的人天天泡茶,其投茶、注水、斟茶的動作雖然十分熟練,但茶具擺得不七不八的,注水勻茶時亦茶湯四濺,足見其性格毛燥,做事大大咧咧。
有的人泡茶時全神貫注,雙手齊用。注水斟茶時頭側向一邊,兩眼緊盯茶水唯恐滴漏,動作顯得十分僵硬??梢娖渥鍪戮兄?,精神緊張,沒有充分自信。
因此,泡茶時,茶的優(yōu)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待茶的心態(tài)。
每一次倒出來的茶湯,與其說是你在品茶,不如說是茶在檢驗你的心境與修養(yǎng)。
而除了心態(tài)的前提下,要把一款茶泡得好喝,還有三個影響泡茶的因素值得我們注意。
注水方式
注水入蓋碗,沿著邊緣注水還是直接注水,對品質粗老的茶葉影響不大。如果是比較嬌嫩的茶葉,注水時避免直接澆到茶表面。
泡茶水質
不同地區(qū)的水存在差距,好的水無疑會增加點茶湯甜度,拿純凈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日常一般建議用桶裝純凈水就行了。
不同的茶性,不同的沖泡手法:
霸氣的茶
用剛猛的手法,高注水,帶入更多氧氣,使茶的內含物質加速氧化。
沖擊茶葉,使其翻滾,逼出茶氣,酣暢淋漓。
柔和的茶
用柔緩的手法,低注水,沿壁定點或圈注沖泡,盡量不使茶葉翻滾磨擦。
出湯輕柔,如怕驚醒夢中之人。
新茶
特別是毫多的新茶,用柔的沖泡手法,不然毫落混濁。
新茶火氣重,也需要柔的手法來中和。
老茶
洗茶時盡量用柔的手法,慢慢喚醒,正式沖泡時,可用剛的手法,激發(fā)老茶底氣。
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沖泡手法:
如果一泡茶開始沖泡,在不能換茶的情況下,要注意察言觀色,看客人的反應。
如果客人覺得偏苦澀了,可降低水溫,用輕柔的手法,改變茶湯滋味,以適應客人。
反之客人如果覺得不夠霸氣,你就要用剛的手法注水和出湯。畢竟茶要品飲者覺得好才是服務的關鍵。
剛開始喝茶時,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是茶的師傅,都是品茶大師。
我們常對茶指指點點,說這一道茶如何如何,評那一道茶怎樣怎樣。
其實不然,只有茶無語,靜靜地承受;只有茶無語,默默地釋放。
茶才是隱藏的大師,以茶為戒,可以學會堅忍,學會包容。
像上述所說一樣習茶,不論你的修茶之道,還是個人心境,都會提升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