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沒有可能是一帆風順,即使是最喜歡的事業(yè),也是會有起起落落,但也沒有過不去的坎,有些事,需要時間才能看懂,有些人,也需要時間去驗證,因為欺騙只會是一時,是禁不起時間的驗證的。
從2015年開始抄底普洱茶的訂制到如今,我深深地感受到信任的力量,也在訂制過程中,如履薄冰,努力做得更好,特別是品質方面,盡可能地保守介紹,而且盡可能用全方位介紹,但往往茶友由于信任,可能不怎么詳細看介紹,也會產生一些誤會,馬上又要開始訂制普洱茶,所以,今天講一講普洱茶的一些常識,以免有茶友收到茶后,讓開茶店的人批的一無是處。
普洱越存越好,但也要茶底好,但什么樣的生普,才是叫茶底好,我們如何看待。
一、普洱茶的苦澀問題
其實普洱茶最早出名的山頭,應該是老班章,而老班章的霸氣就是因為獨特的茶氣和苦底、強勁回甘,而以此為代表的班章茶區(qū),基本也是類似。這也形成了勐海茶的獨特特點。
但有人會說,又苦又澀的茶,怎么會是好茶呢?其實在很早以前,普洱茶不分臺地茶、喬木茶,更不會分什么大樹、小樹茶、古樹茶,甚至那些高山里的古樹茶價格不如臺地茶的價格高,為什么呢?因為新的時候不好喝,但發(fā)來才發(fā)現,古樹茶隨著存的時間越長,當轉化過后,茶葉就會越來越好喝。
問題就來了,有些人就稱苦澀大的茶是不好的茶,不可能是古樹茶,他們吹捧生普要好喝,不能有苦澀。那么,現在也有一些茶農,滿足大家的需求,用發(fā)酵等工藝,來達到生普苦澀降低,但如果認真通過存儲后發(fā)現,這類茶的存儲價值遠不如傳統(tǒng)的工藝好。特別是新茶都已經發(fā)酵到紅的,請一定謹慎。
所以,茶葉的苦澀問題,不可能去區(qū)別品質的好壞,首先要考慮的是有苦澀的生普,是否會有強勁的回甘,回甘越強勁,未來轉化就會越好。而且苦澀不要過喉嚨,回甘越快,苦澀消失越快,這樣的普洱越是好茶。請不要相信那些說有苦澀的茶就不好,或者說那些口感好沒有苦澀的就是好茶,就是古樹茶,這種太武斷。
茶湯的油質感和清澈度,是茶葉品質的最主要特征,也比較容易掌握。
二、普洱的香氣問題
普洱茶的香氣,一般古樹有自己的獨特香氣,特別是生長在自然生態(tài)的茶山里的大樹或者古樹茶,吸收自然空氣,香氣特別自然。香氣聚而內斂,越泡越有香氣,好像源源不斷,而如果普洱的臺地茶或者小樹茶,香氣雖然也會不錯,但一般不會聚而內斂,更不會源源不斷的感覺,雖然也會有花香,但都會飄的感覺,幾泡過后,會下降較快。
所以,請不要以香不香,或者當中幾泡香不香來確定生普是否為古樹或者大樹,或者臺地茶,但香氣凝聚且內斂的生普,就可能是好茶。
同為頭春茶,一個五六十年左右的大樹一個大約三五百年的古樹,茶毫沒有明顯區(qū)別。
三、普洱茶的茶毫問題
好多人以為茶毫多的就是好茶,或者好多人以茶毫多來斷定古樹茶,其實這也不一定。臺地茶也會茶毫很多,一般情況下,新的一年第一次采摘的春茶都會茶毫較多,這和臺地、小樹、大樹、古樹沒有太多關系。如果只是認準茶毫多就是古樹,那真的太容易被忽悠了。
第一泡和第七泡的茶底變化
四、普洱茶的轉化問題
轉化的問題,才是生普存貯的關鍵點。那么我們如何從新茶看到未來的轉化呢。當然在存儲過程當中,每年喝一下,這是最直接的,但這需要經驗和時間來驗證。那么我們在訂制新茶,試喝茶樣的時候,如何能大概預判轉化呢?
這從泡茶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用開水沖泡,悶泡、長悶,快出等方法來觀察,觀察茶葉的香氣和滋味的變化,還可以從飽滿度和層次感來感受。
如果茶葉從開始泡到結束了,茶葉基本上是平平淡淡,或者耐泡度不行,那就說明此茶保存的價值需要注意。如果泡茶過程,通過沖泡次數、不同的泡法等可以讓茶的香氣變化,滋味也變化,而且耐泡,那么這種茶就是具有較好的存儲和轉化究竟。
還有,一般普洱的臺地茶最核心的問題是農藥殘留問題,如果你收到茶葉不放心,還可以自己到網上購買專業(yè)的茶葉農殘檢測試劑,按照上面的使用說明進行檢測。如果檢測出問題,那很容易說明問題。
這些是自己的一些經驗所得,完全是隨心所寫,而且時間不長,難免會有錯誤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可以留言,說出自己的經驗,分享自己的成果,幫助到更多的人,讓更多人收獲。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希望大家可以從不同角度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