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飲茶之風,最早始于僧家,“禪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趙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從諗(公元778-897),因常住趙州(今屬河北省趙縣)觀音院(今柏林寺),又稱“趙州古佛”,由于其傳揚佛教不遺余力,時謂“趙州門風”。他于禪學于茶學都有很高的造詣,《廣群芳譜·茶譜》引《指月錄》文曰:“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處,僧曰:‘新近曾到此間么?’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后院主問曰:‘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諾。師曰:‘吃茶去。’”后,茶道傳入日本,禪茶一味成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時期茶圣千利休將“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結合禪茶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礎。
茶道始于中國,發(fā)揚光大于日本。茶道與禪宗,殊途同歸,而又相輔相成,故“茶禪一味”被視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