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壓比較器符號及基本電路
同運放原理的講解一樣,將輸出級電路搬到經(jīng)典電壓比較器符號的外部(創(chuàng)意原理符號),再進而確定兩輸入端和輸出端(或輸出級)的對應關系,則其工作原理就呼之欲出了。
圖1 常規(guī)電壓比較器符號、創(chuàng)意原理符號與應用電路
從常規(guī)符號(圖1中a圖)看,電壓比較器也為三端元件,即兩輸入端,一輸出端。其輸入、輸出的關系為:
當in+> in-時,out端為高電平“1”;
當in- < in+時,out端為低電平“0”。
這也是做為電壓比較器原理及故障判斷的一個根本原則。
從創(chuàng)間原理符號(圖1中b圖)看,當in-> in+時,內(nèi)部輸出級晶體管q導通,輸出端相當于與供電負端短接,因而輸出低電平“0”,此低電平可能為0v,也可能是-15v(和供電負端電平相關)。
因電路為開路集電極輸出形式,故輸出端需加上位電阻r,以形成高電平“1”輸出。
從應用電路(圖1中c圖)看,當當in+> in-時,內(nèi)部q截止,out端變?yōu)楦唠娖?。此時輸出端高電平的幅度完全取決于上拉vcc的電平幅度。如vcc為+5v,電路輸出高電平則為+5v;如vcc為+15v,電路輸出高電平則為+15v。
此處輸出端上接電源vcc,既可以是電壓比較器的供電電源,也可以是(共地的)另外的電壓級別。做為模-數(shù)轉換(接口)電路,為適應數(shù)字(或mcu器件)的供電電源要求,電壓比較器輸出端多經(jīng)上拉電阻r接+5v電源(dsp器件,上接電阻則接入+3.3v電源正端)。
2.輸出端電路形式
當比較器供電為±15v雙電源(比如直接采用運放器件的電源供電),或輸出端上拉電源為+15v,而輸出端又要與后級(+5v供電數(shù)字電路系統(tǒng))電路相連接時,那么輸出級外圍電路就要妥善完成前后級電路電平銜接的任務了。
電壓比較器的后級電路為mcu芯片時,mcu對輸入信號有3項要求:
輸入信號幅度不大于+5v;
因mcu為單電源供電,不要負的輸入信號;
只要電壓信號,不要電流信號。
圖2 電壓比較器輸出端電路形式
圖2中a電路,比較器供電為+15v,輸出端上拉電阻r接+5v,實現(xiàn)了前后級電平的自然對接,無須采用輸出電平鉗位等相關措施。
圖2中b電路,比較器供電為+15v,輸出端上拉電阻r也接+15v,電路的高電平輸出幅度超出后級電路的承受能力,此處加單向鉗位二極管d1以限制最高輸入電平(將輸出高電平鉗位在+5v電源電平附近),或由分壓電路將輸出電平進行衰減。由電壓接法可知,當當in+> in-時,輸出端變?yōu)楦唠娖剑蒬1的嵌位作用,使輸出端電壓為+5v+d1的導通管壓降(一般約為0.6v左右)≈+5.6v。
圖2中c電路,比較器供電為±15v雙電源,輸出端上拉電阻r接+15v。電壓輸出端的高電平為+15v,而低電平為-15v,二者都不符合后級電路的輸入電平要求。一般采用添加r2限流電阻和雙向錯位二極管d1、d2的方法,進行輸出端電壓鉗位。將電壓比較器輸出的±15v高、低電平嵌位成-0.6v~+5.6v左右的電壓信號(換言之,即將輸出信號嵌位于0和+5v的供電電源電壓范圍以內(nèi))。
3.輸入端基準電壓的來源
針對最基本的電壓比較器——單級比較器來說,in+和in-兩個輸入端,必定要有其一做為比較基準端,另一端則做為信號電壓輸入端?;鶞孰妷和ǔS梢韵聨追N方式生成(以下圖例將電壓比較器恢復為常規(guī)符號):
1)直接由+5v電源(或±15v)電源經(jīng)電阻分壓取得;
2)由專用基準電壓源或三端穩(wěn)壓器取得;
3)由運算放大器生成。
圖3 電壓比較器基準電壓的來源
如上圖3所示,基準(比較)電壓可由供電電源經(jīng)電阻分壓取得;亦可由基準電壓源或三端穩(wěn)壓器取得更為精準的基準電壓;圖3中的c電路,是由運放n1取得-2.5v基準電壓后,送入電壓比較器n2的反相輸入端做為比較基準的。
由圖3可看出:
輸入信號即可進入反相輸入端,也可進入同相輸入端。
比較器供電可以單電源,可以雙電源。單(正)電源供電時,不能輸入負的信號電壓;
因其供電形式不同,除決定輸入信號的極性外,其輸出級外圍電路也有相應差異;
輸入的另一端即可做為基準比較端(電壓比較器必須有基準比較端),通常此端電壓不為0v,為一固定不變之電壓。輸入信號端與基準端電壓相等的概率近乎為0,因而兩輸入端大部分時間內(nèi)是有電壓差的,隨輸入信號電壓的變化,該電壓差也是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