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與為害:
同翅目,粉虱科。寄主為葡萄、山楂等。以若蟲在葉片背面刺吸為害。嚴重時致使被害葉片呈紅褐色,早期脫落。
形態(tài):
成蟲體長1.0-1.5毫米,全體粉白色,翅不透明。卵長橢圓形,淡黃色有短的卵柄。若蟲橢圓形,淡黃色,半透明,背部隆起,體周緣有刺毛。蛹橢圓形,漆黑色,長1.5毫米,寬1.0毫米。體緣有短而密且等長的白色蠟毛,體背有規(guī)則的皺紋。“1”形羽化裂紋清楚。
發(fā)生規(guī)律:
以蛹附著在葉背面越冬。翌年5-6月份為羽化期,羽化出的成蟲分泌粘性物污染果實,引起嚴重的污斑。
防治方法:
①應首選內(nèi)吸性殺蟲劑或油乳劑,以突破其體表蠟粉擴大藥劑粘附性。②該蟲隨落葉越冬,清除田間落葉,以消滅越冬蟲源。③釋放麗蚜小蜂、龜紋瓢蟲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