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餅的包裝,是為了方便計數(shù)。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征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yīng)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于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
從其中“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可知,當(dāng)時的圓茶(餅茶)確實是一餅七兩,七餅原是清政府為了規(guī)范計量、生產(chǎn)和運輸所制定的標準。
按照當(dāng)時的重量計算,1餅普洱茶是7兩,7餅普洱茶為1筒,1筒就有約2.5公斤,而12筒為一件,一件約30公斤,馬幫運輸時一匹馬駝兩件,剛好60公斤,無論是按件交稅還是交易都非常方便,因而沿用到了現(xiàn)在。
上世紀70年代初,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號召力、更利于宣傳和推廣的名稱,他們稱這種茶叫“七子餅茶”,這個稱謂也隨之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