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落葉病,我國各地均有發(fā)生。主要為害油松、馬尾松、黑松等松樹。從幼樹到大樹均可得病,以幼樹受害較重。受害后造成針葉枯紅脫落。
油松感病后針葉由暗綠變?yōu)榛揖G,后變紅褐色而脫落;馬尾松初期癥狀則在針葉上出現(xiàn)小黃斑點友段斑,至晚秋全葉變黃而脫落,
在黑松上針葉黃色段斑較大,且有褐色斑紋.以后變黃脫落。
落下的病葉,以后都變?yōu)榛液稚蚧尹S色,一般到次年春在各種病葉上都能產(chǎn)生典型癥狀:即在病葉上出現(xiàn)纖細的橫線,將病葉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長出橢圓形小黑點,長0.2~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漸產(chǎn)生較大的長橢圓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盤。條件適宜時中央有一縱裂縫,顯露出乳白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病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過冬。次年3、4月間形成子囊盤,4~5月遇雨或潮濕時,子囊盤吸水膨脹出子囊孢子,借風傳播,從針葉的氣孔侵入,傳染期長達3個月,老葉、新葉都有受害。8月后病葉陸續(xù)脫落。分生孢子一般無再侵染作用。4、5月雨水多、濕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樹木生長衰弱等,有利于病菌傳播、侵染和發(fā)病。
防治方法如下:
加強肥、水等養(yǎng)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秋冬季清掃落葉燒毀,消滅病原菌。
在子囊孢子傳播侵染期噴1:l:100的波爾多液,或500倍的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每半月噴1次,共噴2~3次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