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的制作過程中有一些環(huán)節(jié)必須是全手工才可以完成的。
比如普洱茶鮮葉的采摘,因為普洱茶茶樹的自然特性,無法采用機器采摘——哪怕在植株均一性相對較高的臺地茶園也是如此。這也使得普洱茶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間內都將是手工采摘鮮葉。
采摘后的攤晾階段,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必須區(qū)分手工還是機械。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攤薄鮮葉使其散失部分水分,增加鮮葉柔韌度,為下一步鮮葉殺青工序做準備。目前茶區(qū)大多采用靜置攤晾或者在萎凋槽上進行,還有一些會在鮮葉槽下加上鼓風機增加空氣流速,使得含水量較高的鮮葉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內完成攤晾。
而機械與手工真正的分水嶺是從殺青開始的
自鮮葉殺青開始,手工制茶與機械制茶就產(chǎn)生了明顯的分野。
普洱茶最為常見的殺青方式分為手工鍋炒殺青與機械滾筒殺青,前者多被應用于古樹茶的殺青,后者多用于小樹茶、臺地茶的殺青。
手工殺青雖然存在著勞動強度大、成本高、加工時間長、燃料消耗高等缺點,但普洱茶鮮葉(特別是古樹茶鮮葉)天然就存在均一度不高的特點,一個好的殺青師傅可以通過對鮮葉的感知(裸手炒茶,不戴手套,不使用木叉等輔助工具),在炒制全過程中調整工法,將殺青工序對茶葉品質形成的促進作用最大化。也就是所謂的“看茶制茶”。
相對的,滾筒殺青勞動強度低,單位成本低,殺青速度快,但實際操作中很少會根據(jù)鮮葉狀況調節(jié)工藝參數(shù)(溫度、殺青時間等),量產(chǎn)制茶使得殺青滾筒內部缺乏清理,茶葉易混入焦片等雜質,同樣的鮮葉,以現(xiàn)時云南多數(shù)滾筒殺青工序殺青,其品質往往會較手工殺青來的差。
機器揉捏與手工揉捏
殺青攤晾后即為揉捻工序,在這個工序上手工和機械的差別是最小的。
調校合適的機械揉捻茶葉,其品質無法在沖泡品飲時體現(xiàn)出與手工揉捻茶葉的區(qū)別。而無法在品質上產(chǎn)生差異的工序,制茶者自然會選擇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選項?,F(xiàn)實中云南普洱茶茶區(qū)制茶機械揉捻都是絕對的主流。
手工揉捻往往是為了制作一些外形特殊的工藝茶類,除了提高成本并不能為提升茶品品質有任何幫助。
成品緊壓茶的壓制也會有手工與機械之分。
手工石模壓制相對機器壓餅而言速度相對較慢,勞動強度大,單品間的均一程度較差,不過壓制成品外形相對更為討喜。兩者并無品質上的差異——無論是新茶的品飲與茶品陳化均如是。
手工壓餅也可以通過增加模具靜置壓制時間來提高茶餅的緊壓度,機器壓餅也可通過調節(jié)壓力來獲得所謂“泡餅”。壓制時選擇手工亦或機械,完全看茶品定制者以及市場的選擇而定。
壓餅機
縱觀當下的普洱茶制作,手工與機械制作的最主要分野還是體現(xiàn)在殺青階段。兩者分別對應了高價高端的古樹茶市場與量產(chǎn)廉價的小樹茶、臺地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