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cè)柏材質(zhì)密而堅實,不翹不裂,耐腐力強;種子、根、枝、葉等均可藥用,且抗污染固土能力強,對降雨的截流作用大,是綠化和造林的理想樹種。
近年來,側(cè)柏裸根苗在造林中已基本停用,而容器苗則以其質(zhì)量好、成活率高、出苗快等優(yōu)點贏得大家的青睞?,F(xiàn)將側(cè)柏苗的容器培育要點歸納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作苗床。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向陽地,做成寬1.2m,長18m的苗床,苗床之間做成高20cm,寬30cm的畦。為了作務之便及經(jīng)久耐用,可以用磚鋪面。
二、營養(yǎng)土配制。選擇有機質(zhì)含量高的山皮土,過篩后,按每床10kg過磷酸鈣,0.5立方米羊糞1kg硫酸亞鐵粉末拌勻備用。
三、種子處理。選取貯藏年限不超過三年的種子,經(jīng)水選后,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30分鐘,然后以清水沖洗2次,撈出后堆放在避風向陽處,覆以濕麻袋或草簾,每天淘洗1次,待種子大部分裂咀,即可點種。
四、裝杯及點種。營養(yǎng)土配制好后,即可裝杯。容器杯一般采用塑料膜杯或紙杯,高1ocm,直徑5一7cm,(每平方米放400個容器杯為宜),杯內(nèi)土以填實至杯口平為準。苗床裝滿后,要用土把容器杯之間的縫隙灌滿。4月中旬至下旬點種。點鐘時,用拇指和食指捏取處理好的種子4一5粒,輕壓進土里1-
1.5cm,待一床點完后,在覆土。5一1cm即可。
五、管理。種子點完后,用麥秸或松針等覆蓋,然后澆一次透水。經(jīng)過10一巧天,苗子即可破土。待長出真葉后,可分次或在陰天揭去覆蓋物。這時,要常灑水保持苗床濕潤,并噴灑殺蟲藥防止蟲害。苗高4cm時間苗,每杯留苗一株。
在幼苗的整個生產(chǎn)過程中,要經(jīng)常觀察,并根據(jù)氣候及苗床的實際情況,及時澆水、除草。為防止立枯病的發(fā)生,可于幼苗出土后,每隔一周噴一次退菌藥,連續(xù)2一3次。冬季或次年開春,可結(jié)合下雪或下雨施肥一次,(每床可撒尿素或硝酸錢0.5kg)。兩年生苗高可達50一70cm,即可于秋季苗木停止生長后或翌年苗木萌動前造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