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解析茶譜

發(fā)布時(shí)間:2024-03-13
《茶譜》全書除緒論外,分十六則。在其緒論中,簡潔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養(yǎng)性,絕非白丁可以了解。“蓋羽多尚奇古,制之為末,以膏為餅。至仁宗時(shí),而立龍團(tuán)、鳳團(tuán)、月團(tuán)之名,雜以諸香,飾以金彩,不無奪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葉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標(biāo)意甚明,書中所述也多有獨(dú)創(chuàng)。
簡介
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詩興”、“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腸,去積熱化痰下氣”、“解酒消食,除煩去膩”的作用。朱權(quán)認(rèn)為紛蕓眾多的茶書之中,唯有陸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諦。他還認(rèn)為餅茶不如葉茶,因它保存了茶葉自然的色香形味,后人無不欣然改變原來的飲茶之法而以開水沖葉茶了。朱權(quán)指出飲茶的最高境界:“會(huì)泉石之間,或處于松竹之下,或?qū)︷┰虑屣L(fēng),或坐明窗靜牖,乃與客清淡款語,探虛立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
《茶譜》記載的飲茶器具有爐、灶、磨、碾、羅、架、匙、筅、甌、瓶等?!恫枳V》從品茶、品水、煎湯、點(diǎn)茶四項(xiàng)談飲茶方法。朱權(quán)認(rèn)為品茶應(yīng)品谷雨茶,用水當(dāng)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揚(yáng)子江心水”、“廬山康王洞簾水”,煎湯要掌握“三沸之法”,點(diǎn)茶要經(jīng)“盞”、“注湯小許調(diào)勻”、“旋添入,環(huán)回?fù)舴?rdquo;等程序,并認(rèn)為“湯上盞可七分則止,著盞無水痕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
作者介紹
朱權(quán)(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寧王。謚獻(xiàn),故稱寧獻(xiàn)王。曾奉敕輯《通鑒博論》,撰有《家訓(xùn)》、《寧國儀范》、《漢唐秘史》、《史斷》、《文譜》、《詩譜》等數(shù)十種著作。
挺然而秀,郁然而茂,森然而列者,北園之茶也。泠然而清、鏘然而聲,涓然而流者,南澗之水也。塊然而立,晬然而溫,鏗然而鳴者,東山之石也。癯然而酸,兀然而傲,擴(kuò)然而狂者,渠也。以東山之石,擊灼然之火。以南澗之水,烹北園之茶,自非吃茶漢,則當(dāng)握拳布袖,莫敢伸也!本是林下一家生活,傲物玩世之事,豈白丁可共語哉?予法舉白眼而 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謂與天語以擴(kuò)心志之大,符水以副內(nèi)練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將有裨于修養(yǎng)之道矣,豈惟清哉?涵虛子臞仙書。
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云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談而萬象驚寒,茶之功大矣!其名有五:曰茶、曰槚、曰蔎、曰茗、曰荈。一云早取為茶,晚取為茗。食之能利大腸,去積熱,化痰下氣,醒睡,解酒,消食,除煩去膩,助興爽神。得春陽之首,占萬木之魁。始于晉,興于宋。惟陸羽得品茶之妙,著《茶經(jīng)》三篇。蔡襄著《 茶錄》二篇。蓋羽多尚奇古,制之為末。以膏為餅,至仁宗時(shí),而立龍團(tuán)、鳳團(tuán)、月團(tuán)之名,雜以諸香,飾以金彩,不無奪其真味。然無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茶葉,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為云海餐霞服日之士,共樂斯事也。雖然會(huì)茶而立器具,不過延客欵話而已。凡鸞儔鶴侶,騷人羽客,皆能自絕塵境,棲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時(shí)俗。或會(huì)于泉石之間,或處于松竹之下,或?qū)︷┰虑屣L(fēng),或坐明窗靜牖,乃與客清談欵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命一童子設(shè)香案攜茶爐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為末,置于磨令細(xì),以羅羅之,候湯將如蟹眼,量客眾寡,投數(shù)匕入于巨甌。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頭雨腳,分與啜甌,置之竹架,童子捧獻(xiàn)于前。主起,舉甌奉客曰:“為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甌曰:“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fù)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遂出琴棋,陳筆研。或庚歌,或鼓琴,或弈棋,寄形物外,與世相忘,斯則知茶之為物,故山谷曰:“金谷看花莫謾煎”是也。盧仝吃七碗、老蘇不禁三碗,予以一甌, 足可通仙靈矣。使二老有知,亦為之大笑。其他聞之,莫不謂之迂闊。
品茶
于谷雨前,采一槍一旗者制之為末,無得膏為餅。雜以諸香,失其自然之性,奪其真味。大抵味清甘而香,久面回味,能爽神者為上。獨(dú)山東蒙山石蘚茶,味入仙品,不入凡卉。 雖世固不可無茶,然茶性涼,不疾者不宜多飲。
收茶
茶宜蒻葉而收。喜溫燥而忌濕冷。入于焙中。焙用木為之,上隔盛茶,下隔置火,仍用蒻葉蓋其上,以收火器。兩三日一次,常如人體溫溫,則御濕潤以養(yǎng)茶。若火多則 茶焦。不入焙者。宜以蒻籠密封之,盛置高處。或經(jīng)年香、味皆陳,宜以沸湯漬之,而香味愈佳。凡收天香茶,于桂花盛開時(shí),天色晴明,日午取收,不奪茶味。然收有法,非法 則不宜。
點(diǎn)茶
凡欲點(diǎn)茶、先須供烤盞。盞冷則茶沉,茶少則云腳散,湯多則粥面聚。以一匕投盞內(nèi),先注湯少許調(diào)勻,旋添入,環(huán)回?fù)舴?,湯上盞可七分則止。著盞無水痕為妙。今人以果品為 換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可將蓓蕾數(shù)枚投于甌內(nèi)罨之。少傾,其花自開。甌未至唇,香氣盈鼻矣。 熏香茶法 百花有香者皆可。當(dāng)花盛開時(shí),以紙糊竹籠兩隔,上層置茶,下層置花,宜密封固,經(jīng)宿開換舊花。如此數(shù)日,其茶自有香氣可愛。有不用花,用龍腦熏者亦可。
器具
【茶爐】
與練丹神鼎同制。通高七寸,徑四寸,腳高三寸,風(fēng)穴高一寸。上用鐵隔。腹深三寸五分,瀉銅為之,近世罕得。予以瀉銀坩鍋瓷為之,尤妙。襻高一尺七寸半。把手用藤扎,兩傍用鉤,掛以茶帚、茶筅、炊筒、水濾于上。
【茶灶】
古無此制,予于林下置之。燒成的瓦器如灶樣,下層高尺五為灶臺,上層高九寸,長尺五,寬一尺,傍刊以詩詞詠茶之語。前開二火門,灶面開二穴以置瓶。頑石置前,便炊者之 坐。予得一翁,年八十猶童,疾憨奇古,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衣以鶴氅,系以麻絳,履以草履,背駝而頸蜷,有雙髻于頂。其形類一“菊”字,遂以菊翁名之。每令炊灶以 供茶,其清致倍宜。
【茶磨】
磨以青礞口為之。取其化談去故也。其他石則無益于茶。
【茶碾】
茶碾,古以金、銀、銅、鐵為之,皆能生鉎。今以青礞石最佳。
【茶羅】
茶羅,徑五寸,以紗為之。細(xì)則茶浮,粗則水浮。
【茶架】
茶架,今人多用木,雕鏤藻飾,尚于華麗。予制以斑竹、紫竹,最清。
【茶匙】
茶匙要用擊拂有力,古人以黃金為上,今人以銀、銅為之。竹者輕,予嘗以椰殼為之,最佳。后得一瞽者,無雙目,善能以竹為匙,凡數(shù)百枚,其大小則一,可以為奇。特取其異 于凡匙,雖黃金亦不為貴也。
【茶筅】
茶筅,截竹為之,廣、贛制作最佳。長五寸許,匙茶入甌,注湯筅之,候浪花浮成云頭、雨腳乃止。
【茶甌】
茶甌,古人多用建安所出者,取其松紋兔毫為奇。今淦窯所出者與建盞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饒瓷為上,注茶則清白可愛。
【茶瓶】
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diǎn)茶湯有準(zhǔn)。古人多用鐵,謂之罌。罌,宋人惡其生鉎,以黃金為上,以銀次之。今予以瓷石為之。通高五寸,腹高三寸,項(xiàng)長二寸,嘴長七寸。凡候湯不可太過,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
煎湯法
用炭之有焰者謂之活火。當(dāng)使湯無妄沸。初如魚眼散布,中如泉涌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品水
臞仙日: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第一,鐘山八功德第二,洪崖丹潭水第三,竹根泉水第四。或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伯芻以揚(yáng)子江心水第一,惠山石泉第二,虎丘石泉 第三,丹陽井第四,大明井第五,松江第六,淮江第七。又日:廬山康王洞簾水第一,常州無錫惠山石泉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硤州扇子硤下石窟泄水第四,蘇州虎丘山下水第 五,廬山石橋潭水第六,揚(yáng)子江中泠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第八,唐州桐柏山淮水源第九,廬山頂天地之水第十,潤州丹陽井第十一,揚(yáng)州大明井第十二,漢江金州上流中泠水第十三 ,歸州玉虛洞香溪第十四,商州武關(guān)西谷水第十五,蘇州吳松江第十六,天臺西南峰瀑布第十七,郴州圓泉第十作,嚴(yán)州桐廬江嚴(yán)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上一個(gè):電磁閥5hc
下一個(gè):在氣體流量計(jì)管道前端需要安裝過濾器嗎?

保險(xiǎn)絲電阻器的一些參數(shù)意義
域名.edu.cn 注冊的步驟方法有哪些?
硬枝扦插的辦法繁育葡萄、石榴苗木
電腦桌面不顯示QQ圖標(biāo)(電腦qq圖標(biāo)不在桌面顯示應(yīng)該怎么做)
三星galaxy s3 怎么樣,三星s3手機(jī)質(zhì)量怎么樣
大理白族三道茶之普洱茶祈福篇
烘膠臺BP-2B型
基于MeeGo的電容式觸摸屏驅(qū)動(dòng)設(shè)計(jì)方案
虛擬主機(jī)怎么備份下載數(shù)據(jù)
故意傷害罪輕傷賠償有諒解書初犯怎么處理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