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一種吸附性強、不耐氧化的物品,極易受潮、吸附異味和氧化變質(zhì)。因此,儲藏時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原則是保持干燥,維持低溫,減低氧化的過程,避免和不與有異味的物品混放。茶葉雖然難于保鮮,但古往今來的研究和實踐使人們積累了豐富的儲藏茶葉的經(jīng)驗,做到儲茶有術(shù),茶葉常新,甚至隔年茶也能保持色鮮味正,芬芳不減。我國古代對茶葉的保藏就十分講究。”飲茶貴乎茶鮮”,乃古今選茶之道。
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把茶的保鮮和儲藏歸納成三句話:”喜溫燥而惡冷濕,喜清涼而惡蒸郁,宜清獨而忌香臭?!?br>
唐代韓琬的《御史臺記》寫道:”儲于陶器,以防暑濕。”
所謂茶鮮,就是要保持茶葉色、香、味、形的品質(zhì)風格,較長時間(通常要求接新,約12個月)維持其固有的新鮮狀態(tài)。明代程用賓在《茶錄》(公元1604年)說:”茶有真乎,曰有,為香、為色、為味,是本來之真也?!币鄰娬{(diào)要選用保持真香真色真味的茶。
龍井茶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名茶之一,其獨特的色香味品質(zhì)風格享譽海內(nèi)外。特別是近些年來,龍井茶受到市場的普遍認同,生產(chǎn)量和銷售量逐年增加,成為產(chǎn)銷量最大的名優(yōu)綠茶。但是,龍井茶在儲藏過程中如存放不當將直接影響其品質(zhì),導致經(jīng)濟價值和飲用價值的明顯下降,因此,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對龍井茶儲藏保鮮都極為重視。
龍井茶制作精細,加工工藝復(fù)雜,經(jīng)濟價值高,但與此相對應(yīng)的儲藏及包裝方式教為落后,與日本、我國臺灣的茶葉包裝和國內(nèi)其他食品包裝相比,龍井茶包裝相對簡陋,保鮮效果差。從市場上龍井茶儲藏及包裝方式來看,多數(shù)小包裝采用鐵罐、紙罐或一般塑料復(fù)合袋裝,包裝的阻隔性能差。同時龍井茶的大批量倉儲和家庭消費過程中的儲藏都存在一些問題。
龍井茶更不宜久儲。倘若當時沒吃完,且儲藏不當,日后便吃不得。因為香氣的龍井的精魂,湯色是龍井時裝,時間久了,香魂飛散,時裝泛黃,真茗便成了雞肋。龍井的個性,正在于那翠竹湯色梅般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