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菊花葉斑病
目錄
1. 相關圖片
2. 分布與危害
3. 癥狀
3. 病原
4. 發(fā)生規(guī)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藥械
相關圖片 分布與危害 藥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tzvel.(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中藥,以花入藥,藥用菊花品種較多,如茶菊、黃菊、白菊等,具明目解毒、散風清熱之功效,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葉面初生針尖大小褪綠色至淺褐色小斑點,后擴展成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狀,中心暗灰色至褐色,邊緣有褐色線隆起,直徑3-8mm,個別病斑長20mm。
病原 cercosporachrysanthemihealdetwolf稱菊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座不發(fā)達;分生孢子梗生于葉兩面,叢生,基部膨大,梗密集或不密集,淺橄欖褐色,在0-2處屈曲,個別膨大,頂端呈亞平截形,生大孢子痕,直立或近直立,大小20-80×3.5-5.0(μm);分生孢子針狀,基部平截無色,頂端尖,直或略彎,具6-33個不大明顯的隔膜,大小40-125×2-4(μm)。分生孢子形成后,分生孢子梗尖端繼續(xù)伸長,再頂生分生孢子。
發(fā)生規(guī)律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叢在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氣流及雨水濺射傳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霧大露重的天氣有利發(fā)病。植株生長不良,或偏施氮肥長勢過旺,會加重發(fā)病。
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
適時灌溉,注意清溝排漬,避免偏施氮肥,適時噴施植寶素等,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抵抗力。結合采摘葉片收集病殘體,攜出田外燒毀,減少傳染源。
(2)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l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0%琥·乙磷鋁(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常用藥劑多·硫、百菌清、甲基硫菌靈、撲海因、琥·乙磷鋁
防治藥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