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以前難登大雅之堂的老茶頭,如今竟大受歡迎,甚至還有了一個小清新的美名——自然沱。
老茶頭,以“顆粒”、“緊”、“甜”、“糯”、“經(jīng)久耐泡”為主要特色。好的茶頭外形顆粒緊實飽滿,色澤烏潤呈褐色。沖泡后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厚綿滑甘甜,與常規(guī)的熟普相比,更甜潤醇和稠厚。泡到最后基本也不會散開。
1. 老茶頭是怎么形成的
茶頭,是普洱茶發(fā)酵過程中板結(jié)成塊的茶,外形是一團一團的疙瘩。以前茶工稱其為“疙瘩茶”,亦稱茶頭、自然沱。老茶頭,就是有一定年份的“疙瘩茶”。
普洱熟茶都是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而成的。在渥堆發(fā)酵的過程中,茶堆表面的茶和空氣接觸面大,氧氣多,菌絲繁殖快,菌絲將茶粘在一起,這些茶就會結(jié)成一團一團的疙瘩。當茶堆的中間溫度達到一定高度時,為了降低堆溫,也為了發(fā)酵均勻,防止中間的茶溫度過高而燜焦,就要人工進行翻堆。在人工翻堆過程中,這些表面結(jié)成的大塊會破成小塊。整個發(fā)酵過程要進行好幾次翻堆,每一次翻堆都會產(chǎn)生部分小茶疙瘩。
熟茶發(fā)酵干燥后需要精制篩分。篩分機由從上到下,從粗到細的多塊篩面組成。最下面的孔小的篩面篩出來的就是茶末,然后是碎茶,上面的小條細芽依次為宮廷、特級、一級等,最上面的粗粗的疙瘩就是茶頭。
以前,茶葉發(fā)酵完畢進行精制時,人們會把這些一團一團的茶葉疙瘩中的雜質(zhì)揀出來,再用解塊機或者切碎機將其破碎掉,然后重新進行篩分,并入各級別茶中。
而現(xiàn)在,人們把這些疙瘩茶單獨拿出來飲用,也別有一番風味,這就是“茶頭”。
老茶頭一般是直接散裝,也有把老茶頭緊壓成磚或者餅的,但因為老茶頭在蒸的過程中比散茶難以蒸透,所以壓制時需要更大的壓力才能壓制成型。
2.老茶頭的沖泡和品飲有何講究?
老茶頭就是一種特殊的熟茶,可以參照熟茶沖泡。但由于老茶頭粘結(jié)緊密,洗茶和沖泡時間可以適當延長。有的茶友喜歡將老茶頭煮著喝,熬煮出來的老茶頭香氣純正,茶湯濃厚綿稠,別有一番風味。和熟茶一樣,老茶頭包容性強,可以根據(jù)各自的口感和愛好添加諸如紅棗、桂圓、黃芪、枸杞一起熬煮。也可以沖蜂蜜、牛奶共飲。
老茶頭熬煮一定要控制好投茶量, 一般最好是要先泡著喝,喝了十來道之后再煮。
3. 老茶頭的好壞如何鑒定?
好的茶頭條索分明、香氣純正、口感醇和、湯色通透。茶頭里面老梗、黃片、碎末多,香氣口感不純正,湯色渾濁,肯定不是好茶頭。
挑選時,選顆粒相對松散的。那種緊實得像塊石頭的,最好不要喝。
其它挑選方法跟普洱熟茶一樣,具體可參考《不可不知的普洱茶選購要點》一文。
4.如何區(qū)別真假老茶頭
真的茶頭是在熟茶發(fā)酵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外形不規(guī)則,顆粒大小不勻整,但茶條茶芽清晰可見,泡完后用手將茶頭輕輕捏開,應(yīng)該都是條形茶葉。假茶頭一般都是用茶末加黏合劑制作而成,顆粒大小均勻,外形規(guī)則,看不出茶葉條形,沖泡后捏開呈碎末狀而不是條形。
最后,集中幾個茶友常問到的問題回答一下:
茶頭是果膠粘在一起的嗎?
不是。果膠、淀粉等在熟茶渥堆發(fā)酵過程中大部分被分解。所以熟茶的粘性比生茶要差,在蒸壓過程中需要更大的壓力才能壓制成型。如果說茶頭是果膠黏在一起的,那整個渥堆的茶就會黏成一個上噸的大塊了。真正把茶頭粘在一起的是茶堆表面活躍的菌絲和其分泌的酶。
老茶頭是老葉還是嫩葉?
老葉嫩葉都有。只要是茶堆表面的茶,渥堆時就會被粘成一塊,而不是說只有嫩葉或者老葉才會粘一塊。所以每一批渥堆的茶的原料品質(zhì)決定了該批茶頭的質(zhì)量品質(zhì)。低檔的渥堆料,出不了高檔的茶頭,反之亦然。
老茶頭有更高的營養(yǎng)價值嗎?
老茶頭是由活躍繁殖的菌絲粘結(jié)而成,菌絲體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菌類活動會產(chǎn)生各種生物活性酶,所以同一批渥堆原料出來的茶頭水浸出物含量可能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