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最散淡的時光,莫過于在杭州西湖趙公堤畔一個名叫“吾舍”的地方,點一炷香、泡一壺茶。品茶吾舍中,悠然見西湖。
茶廬取名為“吾舍”,頗為耐人尋味:
知舍則安,
悟舍即家。
吾舍吾茶,
無我放下。
我們常說要放下,如何放下?無我才能放下。因為有“我”,所以有“我執(zhí)”,執(zhí)認于“我的”觀念、標準、對錯,執(zhí)迷于“我的”財富、事業(yè)、成功,從而妄上加妄,煩惱無盡。一旦放下了對“我”的執(zhí)著,無“我”則煩惱何來?于是豁然脫落,一身輕松。
“無我”是否沒有我? “無我”到底是什么境界?且讓我們泡上一壺茶,細細品悟茶中的“無我”禪味。
隨手抓取一把茶葉,置泡于壺中,少頃清香四溢。看著杯 中上下沉浮的茶葉,你是否想到:這杯茶的每一縷清香、每一滴茶色,都是由一片一片的茶葉所形成的?
這就是緣起而生。世間萬千事物,無不是由各種因素和條 件聚合而生的。一壺茶,是由茶葉、水、水溫、茶具、泡茶的手法等緣起而生;一片茶葉,又是由雨露、陽光、土壤、氣溫,乃至采茶、制茶、包裝、運輸?shù)确N種因緣而生。
正因為是緣起而生,所以其中并沒有一個永恒的、不變的、可主宰的“我”,即“緣起性空”。
在一壺茶里,每一片茶葉似乎都不重要,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壺茶。但是,每一片茶葉也都非常的重要,因為茶中的每一滴芬芳,都有每一片茶葉的貢獻。借用《心經(jīng)》的句式,可以這樣來說:茶不異空,空不異茶,茶即是空,空即是茶。在一壺茶里,每一片茶葉都是如此“無我”,呈現(xiàn)緣起之中的空性。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在茫茫人海中,每一個個體的人,也只如一片微小的茶。有句俗話說,地球沒了誰都照轉(zhuǎn)。一個人再能干、再博學,在三世的輪回與歷史的長河中,又有什么可以驕慢的呢?這樣想來,就會少去很多盲目的自大,避免很多無謂的執(zhí)著,讓我更清楚自己的本分,讓心淡定下來。
一片茶丟到壺里就不再被記得,喝的人在品茶時也不會單獨贊嘆某一片茶葉。所以,我是一片茶,不求贊譽,不求回報,只是盡心盡意奉獻自己的芳香。這里的“無我”并不是沒有我,而是放下我執(zhí),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安住自己的本分。
所以,得失之間,榮辱之時,時刻記得提醒自己,“我是一片茶”。
明悟“我是一片茶”,并非就此否定人生的意義,而有更積極的內(nèi)涵在。如同在一壺茶里,每一片茶葉不但是緣起性空,同時又是性空緣起,具備無窮的可能性。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如塵埃,不是為了證明人的渺小,而是為了袒露生命的真實與存在。”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人生如茶,不是為了證明人的無足輕重,而是為了全然綻放生命的芬芳與意義。猶如一壺茶里,少了我這一片茶葉,看似不影響茶的味道,其實不然。因為有我這一片茶,整壺茶就遍滿了我的芳香。即使我的體量很小,但我也會存在于每一滴水中。因為“無我”,所以無處不是“我”。
一壺好茶,是每一片茶葉共同創(chuàng)造的香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