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光明的時代,都會有陰暗面的存在。
其實這種行業(yè)黑幕,那些不正規(guī)的廠家對終端客戶肯定不說的。有很多初期開店的,他們覺得自己只需要知道進貨多少錢自己該賣多少錢就好了。有些懂得吧,說多了客戶不愿意聽,總認為店老板只是為了賺你錢。大部分都是知道這個添加的情況,但是只要有市場,有利潤,就會進貨銷賣。
這也導(dǎo)致了那些亂添加?xùn)|西的茶葉,依然存在于市場上,因為仍然有人買。這一切都歸功于利益驅(qū)使。
對于茶葉中的添加劑,我可以和你說說,目前我所知道的,茶葉都有添加什么:
1、加糖
2、加色
3、加石膏粉
4、加臘
5、加面粉
6、加香精香料
其中還有的制作工藝不到位,做以次充好的劣質(zhì)茶。
先說說茶葉為什么加糖吧?這個比較好理解也比較普遍,并且在行業(yè)內(nèi)有爭議:
加糖是在揉捻那個步驟。大多是紅茶和綠茶。
1、為了降低成本
你得知道,茶葉成本怎么來的,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斤干茶。大概需要5斤茶鮮葉制作。
比如鮮葉一斤100塊,那么成本是:
1斤成品茶=5斤鮮葉*100塊/斤=500塊
我如果加一斤糖。白砂糖一斤3塊
1斤成品茶=4斤鮮葉*100塊/斤+3塊錢糖=403
加一斤成本就降低了那么多,如果加40%呢?
2、為了增加外形的光澤度和緊實度,賣相好看
緊實度好理解,糖有粘性,揉捻的時候加了糖,會讓條形更緊,更亮且有利于加工,干茶看起來就更細小,賣相就好了。這樣可以誤導(dǎo)消費者,這是好茶。所以為什么我老是強調(diào)茶葉要喝,要看外形、湯色、葉底。
名優(yōu)茶外形是需要亮。但不是加了糖的油光滑亮。仔細看能區(qū)分出來,我可以形容為,沒加糖的茶外形是亞光,加了糖的是亮光。大家自己理解一下。
但是只能是加的比較嚴重的能看出來,加了少量的,還是得喝。下圖就是加少量糖的。
3、為了增加甜度
茶葉的甜味是由其內(nèi)含物:茶氨酸、茶多糖等物質(zhì)浸出的。
加了糖可想而知會甜,而且高溫烘培之后,還會出一股很濃郁的焦糖香味。很容易讓消費者理解為茶香。
但是茶葉的甜和加了糖的焦糖甜香是不一樣的。喝的多的能區(qū)分出來。入口的味道就是不一樣,我只能形容為:
白砂糖的甜,吃了之后嘴是酸的,茶的甜,是很舒服的甜香。
加了糖的紅茶,第一泡茶很甜,第二泡、第三泡馬上就淡而無味;而自然的茶甜,是淡而持久的。
這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去拿一勺白砂糖放嘴里,感受一下。
有時候店家加糖的茶葉賣太多,會良心發(fā)現(xiàn),給客戶推薦沒加糖的。客戶喝了還不喜歡,說沒上次買的甜,外形沒上次的好看,著實無奈。
總之一句話,加了糖降低成本、又有所謂甜香、外形又好看。好賣自然銷路好。所以這是目前市場里還會存在的現(xiàn)象。這些茶缺點是不耐放,放久了很容易返潮,變味。之前說的爭議,是很多人甚至覺得,人家奶茶都是加奶加糖,茶葉加點也沒什么。但是如果糖尿病人喝了呢?如果保存不到位加糖的很容易返潮,變質(zhì)了消費者不知呢?
近期我甚至聽說,某些廠商用3塊錢一斤的糖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們了。用了一種類似糖的甜味的東西來代替,價格低一半。我沒有打聽到那玩意兒的名字。sorry。
一句話,茶葉還是要保持它本質(zhì)該有的。
現(xiàn)在說說加色素
先說說為什么加色素?為了外形好看,條形緊實,湯色紅潤。
那么茶的色是什么?
茶葉制作成各品類的茶,干茶外形有不同的顏色。這個顏色變化從化學(xué)的角度講,就是茶葉細胞內(nèi)部多酚氧化酶和茶多酚在不同的制作工藝上,各種不同的轉(zhuǎn)化程度的過程。
比如綠茶,要求干茶色澤鮮綠、嫩綠、嫩黃等。那么它第一個步驟就是殺青。“青”是什么?就是茶葉細胞中的多酚氧化酶。把多酚氧化酶“殺死”,不讓它氧化茶多酚,也就是不讓它變紅。
紅茶,它制作過程中會形成色素: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影響著干茶與茶湯的顏色,以及茶葉口感品質(zhì)。正因為茶葉多姿多彩的色澤,讓我們品飲的同時,也愉悅了心境。
下面以紅茶為例子
紅茶添加的色素大部分是,檸檬黃、胭脂紅、落日紅等。雖然有食用色素,但是哪怕能添加的食物里都是有國家標準量的,茶葉是不允許的。
下面我們看看,市場上常見的三種金駿眉:
1、全黃的,或者說黃色比例大的
這種經(jīng)常會誤導(dǎo)消費者是高檔貨,早期被賣到上千上萬一斤。其實這是最低檔的。全國范圍內(nèi)成本不會超過300一斤。
2,黑的緊細的,帶金毫
采摘:單芽圖中的是比較高檔的。
3,某寶99一斤買一送一的
采摘:一芽兩三葉。
這是沒加色的,是不是也挺好看的。做的好的喝起來還可以,有股薯香味。缺點是不耐泡,這也經(jīng)常被某寶很多大店當金駿眉賣。
金駿眉:2005年被正山堂公司幾個師傅用全芽的原料制作出來,后市場大火。金駿眉外形烏黑,帶黃毫。全國能做的像的都開始做,真假金駿眉亂入。有的茶樹品種做的金駿眉外形帶黃色的會比較多。正好,還有賣點。結(jié)果全黃型的金駿眉就很好賣,商家可以誤導(dǎo)消費者,外形越黃越好,金駿眉就這樣以金燦燦的才是正宗金駿眉的誤導(dǎo)在市場橫行,可以賣大幾千塊一斤。
當時還出了很多通用包裝都打著金駿眉。正山堂不干了,說金駿眉是我們的,你們不能用。然后開始打官司,要金駿眉商標的所有權(quán)。
一直打啊打的,在2013年12月。“金駿眉”成了茶葉的名稱,而不是企業(yè)商標。所以只要是單芽的采摘標準,哪怕我從云南古茶樹上采它發(fā)的芽用功夫紅茶的工藝來做,都可以。所以也沒太必要追求正不正宗,只需要知道分辨,什么樣的金駿眉的品質(zhì)會好,性價比高。
繼續(xù)回到全黃型的1號那個。
為什么有的黃的多,有的黃的少呢?
這和茶樹品種有關(guān)系。大部分做這種黃芽金駿眉的品種叫:福云六號。這個樹種1958年被選育出來,品種特點是芽上茸毛多,這些毛制成紅茶干茶后呈金黃色,且不易脫落。外形比較有賣相。
之后,全國都大面積種植推廣,產(chǎn)量極高,茶青價格也很便宜。相比其他優(yōu)質(zhì)品種,在口感上水會偏薄,香氣沒那么持久,耐泡度低。全芽的也是屬于“金駿眉”中的低端檔次。
茸毛是在芽上。所以根部是不會黃的。不易脫落不代表不脫落,所以它的外形是不可能全部黃色。沒那么勻整的黃。
要讓它外形全黃,正規(guī)的做法只有一種:
用色選機專門篩選出黃的那部分,這樣成本就會增加,但也不超過300。
市場全黃型的有賣點,誤導(dǎo)消費者黃燦燦的才是高檔的。好賣了嘛,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了追求更黃,降低成本。開始染色,為了色好染,加面粉揉捻后加色素。為了細,加糖。加糖還不夠,要亮,加臘。
黑的金駿眉不需要染色和加面粉,大部分是加糖和加臘。
拿金駿眉舉例子,是因為金駿眉還是比較好圖文說明的。關(guān)于金駿眉分辨再具體點的,在我金駿眉染色的一個問題里會詳細說明。
然后是,加香精、香料
1.茉莉花茶
香精,大多是茉莉花茶會加比較多。說白了還是和造價成本有關(guān)。
首先,茶香是最容易被人感知到的。特別是北方人,茉莉花茶是他們的最愛。
首先得簡單的說說茉莉花茶的怎么做的,就知道怎么加香料了。
春季做好綠茶,到夏季出茉莉花的季節(jié),進廠加工。正午12點最熱的時候,把茉莉花蕊采下來,開的差不多了和做好的綠茶拌在一起。堆差不多20cm高,花香滲透到茶葉里。這得10幾個小時,看,到凌晨了,這時候必須熬夜把茉莉花和茶葉分開,再把茶葉烘干。
我們管這過程叫“窨”,一次這個過程就叫“一窨”。所以你到市場里商家給你推的時候都會說,我這茉莉花茶幾窨幾窨的。好的茉莉花茶都有4窨左右。雖然越多越好,但工藝原料不到位,香是“窨”不進去的,成本也太高。這樣工藝,好的茉莉花茶的香都是內(nèi)在的,所以還是得喝。
看制作方法大家就知道了,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不屬于六大茶類里。
你看做茉莉花茶很苦很累吧,成本又高。
好,開始做假了。窨了一窨,直接噴香精好啦。外形又沒差,外香聞起來又香氣撲鼻。如果客戶真的很浮躁,只愿意看外形聞聞香氣來判斷茉莉花茶的好壞,那就是正好了。
結(jié)果呢,很多辛辛苦苦做正規(guī)茉莉花茶的廠家利潤被市場一直打壓一直打壓。沒法賣了,不做了。我?guī)煾祻?986年開始做茉莉花茶到2007年,實在是被市場噴香精的貨沖擊的沒有利潤了,07年后就沒做了。我也見過很多茉莉花茶廠商艱難支撐的情況。哪怕0利潤都沒法賣到噴香精的價格,所以那種貨更猖獗。
除非我很了解渠道,不然我不會輕易去喝茉莉花茶。我一般都勸沒有專業(yè)人士指導(dǎo)的買家,還是去北京那幾家老字號買茉莉花茶吧。雖然貴了很多,至少正宗啊。僅限茉莉花茶,那些老字號也是去全國正規(guī)茉莉花茶廠收購他們的性價比最高的產(chǎn)品的,至少我知道幾家給他們的供貨廠商。
2.烏龍茶加香精情況
烏龍茶分4種:
閩南烏龍
閩北烏龍
臺灣烏龍
廣東烏龍
臺灣烏龍
烏龍茶的特點是各異的品種香氣,一般人家說烏龍茶添了香精的,是在閩南做假的臺灣烏龍。
對臺灣烏龍有了解的朋友大概都有聽說過幾個名字,比如人參烏龍,奶香烏龍,東方美人,都是以它獨特的再加工香氣聞名。這個做假很容易咯,香料香精香粉的,不多說。
其他的烏龍沒多大必要加,因為當?shù)馗鞣N樹種做出來的品種香就夠多的了。
從茶葉里分離出來的芳香物質(zhì)有700多種,在茶葉制作過程中結(jié)合來結(jié)合去的,造就了中國的那么多各具特色的茶香。
鐵觀音
至于很有爭議的鐵觀音,因為我知道市場上有不到10塊的充當鐵觀音賣的本山啥的,開始我覺得沒啥必要噴香精。
后來多方了解還是有一些這種情況存在的。
大概06、07年。,鐵觀音在北方市場開始火了,就是因為它獨有的茶香,是內(nèi)質(zhì)的茶香。要關(guān)心鐵觀音的是農(nóng)殘、重金屬污染和鐵觀音新工藝對胃的刺激的問題,比較要緊。
如果哪個店家把鐵觀音沒放冰箱里賣,那一般都是非常便宜的貨。至于鐵觀音做假的就是其他品種冒充鐵觀音賣咯,知乎里說這個的很多,什么本山,毛蟹,黃金桂。做出來的外形和鐵觀音很像,成本又低,批發(fā)市場上不到10塊錢一斤的都有。
鳳凰單叢
單叢有很多種香料的味道,電視臺曝光過,有空我去找找視頻。
3.綠茶
因為綠茶的保存是需要冷藏的,保存不好,時間久了就會有陳味。影響綠茶新鮮的口感,外形也會變的沒那么新鮮。所以一些不法商家,對陳年的變?yōu)樽兩木G茶,添加色素。
在早期市場還不是特別成熟的時候,會有在綠茶中添加“鉛鉻綠”的現(xiàn)象,這個是工業(yè)涂料,挺可怕的。但是現(xiàn)在聽說的少了。
還有一種叫:葉綠素銅鈉鹽的玩意兒,也是一種添加劑。
可能是我見的少,總覺得綠茶加色素的情況應(yīng)該不至于那么嚴重。見的大部分加加糖,增加甜度、讓條形更細而已。
茶樹本來就是常綠植物,再加上綠茶一直都是傳統(tǒng)的茶品,國內(nèi)綠茶的產(chǎn)量也是最高的。也就是說,手藝方面綠茶算是比較傳統(tǒng)古老的了,名優(yōu)茶里也很多都是綠茶。
很多綠茶廠流水線生產(chǎn),對品質(zhì)不講究,會把葉底做的很黑,他們找到了個方法:加石膏粉,這樣會讓葉底不發(fā)黑,而外形綠。
加了石膏粉的綠茶湯色非常混濁。
我一直有說一句話。我不是為了斷別人財路,只是為了您入口的一份健康。
我不想讓大家失去喝茶的信心,這篇文章發(fā)表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不斷的更新,是希望說的更嚴謹一些,以免有些用詞誤導(dǎo)消費者,讓大家擦亮眼睛,多些常識,可以避免接觸到劣質(zhì)產(chǎn)品。
這些內(nèi)幕書本里也學(xué)不到,著實沒接觸到源頭的是不了解的。所以也歡迎了解各種狀況的茶友私信告訴我,我還不知道的情況,互相交流一下。
茶,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飲品。我還是很希望年輕人都愛茶學(xué)茶喝茶的,如果你愛茶,想學(xué)茶,很樂意給大家科普。